【都说进入三伏酷暑难耐,到底三伏天是从哪天开始的?】进入三伏天酷暑难耐 , 正如王维的诗中所描写的一样“赤日满天地 , 火云成山岳 。 草木尽焦卷 , 川泽皆竭涸” 。
如果有人“抱怨”最近这么这么热?想必很多人都会回答:现在是三伏天了 , 当然热了 。 可如果试着问问周围的人 , 三伏天是从哪天开始的 , 这时候大概都会拿出手机查一查 , 才能够知道三伏天的起止日期 。
文章图片
古人认为三伏是暑邪
三伏天基本出现在小暑与处暑之间 , 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闷热的日子 。 “三伏天”的“伏”就是指“伏邪” , 属于“六邪”之一 。 “六邪”是古时人们的一种说法 , 即所谓的“风、寒、暑、湿、燥、火” , 而“伏邪”就是“六邪”中的暑邪 。
伏天之所以酷热 , 从日地关系上看 , 自春分日开始到夏至 , 太阳从直射赤道逐渐变为直射北回归线 。 夏至这天是北半球一年中白昼最长的一天 , 这一天北半球地面接受的太阳热量最多而散热最少 。
文章图片
夏至这天白昼长 , 太阳角度最高 , 但不是一年中天气最热的时候 , 因为接近地表的热量这时还在继续积蓄 , 并没有达到最多的时候 。 夏至后日照时间一天比一天少了 , 气温却一天比一天持续升高 , 俗话说:“小暑大暑紧相连 , 气温升高热炎炎” 。
三伏天怎么算?
三伏指的是:初伏、中伏、末伏 。
初伏:按中国的日历法来说 , 是真正暑天的开始 。 初伏固定为10天 , 初伏从夏至日后第三个庚日始(称入伏) 。
末伏: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 , 是最后的一伏 。 末伏固定为10天 , 也指从立秋后第一个庚日起到第二个庚日前一天(共十天) 。 也作终伏、三伏 。
中伏:初伏与末伏之间的这段时间就是中伏 , 通常也指从夏至后第四个庚日起到立秋后第一个庚日前一天的这段时间 。
文章图片
为什么不用固定的天数来区分 , 因为中伏一般为10天,有的年份为20天 。 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 , 就需要解释一下什么叫做“庚日”了 。
我国古代的天文历法中 , 通过天干地支的搭配来计时 。 天干有十个 , 即“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 地支有十二个 , 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 所谓的庚日 , 就是指的是天干为庚的日子 。
比如 , 今年6月21日夏至 , 这一天就是乙未日 , 接下来为丙申、丁酉、戊戌、己亥、庚子日 。 也就是夏至后第五日(6月26日)出现第一个庚日 , 十天后的7月6日出现第二个庚日(庚戌日) , 再过10天 , 也就是7月16日出现第三个庚日(庚申日) , 那么这天就入伏 , 头伏开始 。
文章图片
三伏背后是深厚的“阴阳五行”理论
知道了什么是庚日 , 根据前面的介绍 , 就可以很容易地找到头伏、中伏、末伏的起始日期 。 头伏和末伏都是10天 , 为什么中伏的天数不能固定下来呢?
这是因为末伏的起始日期实际上是由立秋这个节气决定的 , 当夏至与立秋之间出现4个庚日时中伏为10天 , 出现5个庚日则为20天 。
举个例子 , 如果立秋的前一天是庚日 , 那么要等到10天后才能出现第一个庚日 , 这种情况中伏的时间就是20天 。
文章图片
之所以要用庚日来区分 , 那是因为秦汉时盛行“五行相生相克”的说法 , 认为最热的夏天属火 , 而庚属金 , 金怕火烧熔(火克金) , 所以到庚日 , 金必伏藏 。
- 在希望的田野上 | 福建闽清水稻进入收获季 机械化收割节本增效
- 在希望的田野上 | 四川万源6.4万蜂群进入取蜜期
- 三伏将至,无论男女,这7个饮食要点都要放在心上
- 新增确诊病例数降至年内低位,8月全球综合PMI进入收缩区间丨全球疫情与经济观察(2022年9月12日)
- 河南即将进入流感流行季 接种疫苗可有效降低风险
- 都说健身先健脑,但是你真的“健脑”了吗?
- 45岁后,进入生命高危期,坚持三戒,做好四防,身体健康易长寿
- 三伏天要多吃姜,教你最新做法,不辣不刺激,温阳散寒,顺利度夏
- 都说夏季适合养阳,为啥还建议适当补阴?建议知晓
- 当下适合吃这种肉,我家每周做一次,家人都说:比猪肉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