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制北纬35度乡村振兴新图景

本文转自:河南日报
绘制北纬35度乡村振兴新图景
文章图片
随着途经城村的黄河生态廊道建成通车 , 让本就交通便利的城村区位优势更加凸显 。 图为湖滨区沿黄乡村特殊农业 。 杜杰摄
绘制北纬35度乡村振兴新图景
文章图片
①三级服务体系组织金融机构到村里上门为农户办理金融帮扶贷款 。
绘制北纬35度乡村振兴新图景
文章图片
②陕州区张汴乡曲村地坑院里的党支部 。
绘制北纬35度乡村振兴新图景
文章图片
③卢氏县沙河乡的任当锋通过金融帮扶贷款养起了山羊 。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由三门峡市农业农村局提供
□王小萍赵宏辉
辉煌十年 , 巨变十年 。 三门峡农业实现了质的跨越:
十年间 , 三门峡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57.7亿元 , 增幅62.24%;十年间 , 三门峡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293.6元 , 增幅128.62%;
十年间 , 三门峡粮食产量从6亿公斤迈上7亿公斤台阶 , “三农”“压舱石”更加稳固;
十年间 , 三门峡中药材种植面积由25万亩增长到92万亩 , 增幅268% 。 全市中药材高效种植利用面积达到156.4万亩 , 居全省第一位;
三门峡在全省农村人居环境集中整治行动排名中位列第一 , 义马市、卢氏县进入全省前20名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较好的县(市、区)……
近年来 , 三门峡市坚持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总抓手 , 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市工作的重中之重 , 以工业理念发展现代农业 , 特色农业亮点纷呈 , 农村人居环境华丽蜕变 , 中药材产业蓬勃发展 , 打赢了脱贫攻坚战 , 推动了农业农村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 , 谱写了新时代三门峡乡村振兴的绚丽篇章 。
◎以现代特色农业强市为目标绘制乡村振兴新图景
全国第一连翘产地、河南第一苹果产地、河南第二丹参产地、河南第四大食用菌产地……
进入“十四五” , 三门峡市立足实际 , 结合发展导向和趋势 , 把特色农业作为乡村振兴的有力抓手 , 持续发展特色农业优势产业 , 以“高端高质高效”为方向 , 做优做强“果、药、菌、蔬” , 提升综合效益 , 推动“小特产”升级“大产业” , 努力打造北纬35度特色农业黄金带 。
在灵宝市寺河乡 , 1000亩矮砧苹果南洼基地内 , 种植着一株株树形小、树干较细的苹果树苗 。 别看这些树苗“弱不禁风” , 还要依靠辅助的支架、立柱防止倒伏 。 但它们其貌不扬的外表下 , 却代表着苹果产业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的变革 。 不仅果树实现了“当年开花、次年挂果、三年丰产” , 果园也更易实现标准化、规模化和机械化生产 , 是现代果业的发展方向 。
在海拔800米以上山区 , 三门峡市规划建设以“官道口—寺河山—二仙坡”为代表的黄金苹果带 , 全面进行产业提升 。 而以苹果为主导产业的灵宝市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 , 更是立足“大产业、大品牌、大架构”发展思路 , 构建苹果全产业链循环中心、信息中心、研发及推广中心、文创中心 , 实现更大突破 。
三门峡先后出台了《三门峡市特色农业发展综合规划(2021-2025)》 , 三门峡市金融帮扶、林下经济、产业“链长制”、药业奶业酒业发展若干意见等文件 , 打造伏牛山特色农产品优势区,通过优化产业发展布局 , 促进特色农业高质量发展 。 2021年 , 全市果品面积260万亩 , 总产26.8亿公斤;其中苹果160万亩、产量20.6亿公斤 , 苹果面积、产量全省第一;十年间 , 果品面积增长13.04% , 总产增长29.03%;2012年 , 食用菌规模1.4亿袋 , 十年间食用菌规模增长221.43% 。 已基本形成了以果品产业为龙头 , 以食用菌、中药材等优势产业为支撑的特色农业发展新格局 , 特色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85%以上 。 打造沿黄乡村振兴示范带,聚焦全市沿黄6个县(市、区)16个乡镇90+个行政村 , 按照“一带三区四组团”空间布局 , 以拓展农业多种功能、开发乡村多元价值为抓手 , 着力建设“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韵”沿黄乡村振兴示范带 。 目前开工项目102个 , 总投资11.18亿元 。 沿黄乡村中有87.5%的行政村形成了“一村一品”的产业格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