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爱与勇气,携手共抗淋巴瘤

用爱与勇气,携手共抗淋巴瘤


图片来源:摄图网
◎黄美清 ◎本报见习记者 陈祎琪
在淋巴瘤的患者群体中 , 有年逾古稀的老年人、有风华正茂的年轻人 , 也有朝气蓬勃的青少年 , 他们是医生、教师、工程师、学生……本期《医学科学报》采访了多位淋巴瘤领域专家 , 请他们讲述那些用坚强的意志和乐观的心态 , 和医生携手战胜病魔 , 重新回归生活、回归社会 , 让生命的色彩重新绽放的患者故事 。
当老人患上淋巴瘤 , 乐观的心态是痊愈的良药
在江西省肿瘤医院教授双跃荣40年的从医生涯中 , 他一直记得一位79岁高龄的淋巴瘤晚期患者 , 其从事教育工作 , 确诊时还伴有多种基础疾病 。 双跃荣根据规范治疗原则建议她在手术后接受化疗和免疫治疗 。 经过积极配合 , 如今10年过去 , 近90岁高龄的她仍然活跃在江西教育界 , 出版书籍、开设讲座 。
“是科技的进步、家人的爱与支持和自我的勇气让她得以痊愈 。 ”双跃荣还记得这位老人曾说过 , 虽然无法选择疾病 , 但她可以选择面对疾病的态度 。 就是怀着这样一颗积极、乐观和坚韧的心 , 她最终战胜了淋巴瘤 。
10年前 , 刘卫平也接诊过一位50多岁的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患者 , 由于病灶较大 , 已经对肢体活动和言语表达造成影响 。 但经过规范治疗 , 这位患者达到了理想的缓解状态 , 并接受了自体移植的巩固治疗 。
10年来 , 她没有再接受过任何抗肿瘤治疗 , 可以说已经与淋巴瘤告别了 。 刘卫平感慨 , “乐观的心态对于疾病控制非常重要 。 有时候即使病情严重 , 但只要调整好心态并积极配合治疗 , 依然能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 ”
当青年患上淋巴瘤 , 黑暗过后就能迎来大好时光
10年前 , 一位年轻小伙子毕业后到北京工作 。 然而全新的生活刚开始 , 他就出现了淋巴结肿大症状 , 而且病情发展迅速 , 待确诊并入院时 , 淋巴瘤已经发展到晚期 。 本该光明的未来骤然进入了至暗时刻 , 他陷入了深深的沮丧中 。
“幸运的是 , 他和他的家人都非常配合治疗 。 在进行标准的足疗程化疗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后 , 他达到了完全缓解 。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淋巴瘤内科教授林宁晶说 , 后来他不仅重返工作岗位 , 还步入了美满的婚姻生活 。 2022年 , 他迎来了自己的宝宝 , 还把宝宝照片发给了林宁晶 , “全科室的医生都由衷地为他高兴” 。
刘卫平也曾遇过一个十六岁的青少年 , 正值初中升高中的关键时期 , 却不幸患上了霍奇金淋巴瘤 。 因为不想耽误学习进步 , 家长询问医生是否能一边上学一边治疗 , 但为了孩子的身体健康 , 最终家长听取了医生的建议 , 让孩子休学半年 , 专心治疗 。 如今 , 当初的小孩已经成为独当一面的成年人 , 正在准备考研 , 光明的人生前途在前方等待着他 。
“我经常跟病人讲 , 患了淋巴瘤虽然不幸 , 但或许是上天在借此提醒你 , 生活节奏太快了 , 步子迈得太大、太急了 。 我们需要慢一点 , 多看看身边的景色 , 再继续前进 , 人生还有很多的精彩 。 ”刘卫平说 。
20多年前 ,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教授郑文接诊过一位刚毕业不久的IT工程师 。 他的病情令他感到痛苦和不安 , 因为他刚刚踏上工作岗位 , 刚刚有了女朋友 , 幸福曾经是那么触手可及 , 但这一切都在淋巴瘤的重创中戛然而止 。
经过医生的悉心诊疗 , 他的病情得到了缓解 。 虽然后来病情有过波动 , 但他始终信任医生 , 并积极配合治疗 , 最终达到完全缓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