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压力大,也可诱发心肌缺血!心情好,心脏才会好!

压力伤“心”
本报采访人员燕声
精神压力大,也可诱发心肌缺血!心情好,心脏才会好!
文章图片
面对生活 , 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压力 , 或来自工作、或来自婚姻、或来自亲人、或来自疾病……大多数人对压力会选择漠视 , 认为扛扛就会过去 。
但近期 , 广东省人民医院耿庆山等撰文指出 , 精神压力诱发的心肌缺血并不少见 , 患病率波动在12%~75% , 好发于独居、未婚、女性、抑郁焦虑及合并冠心病等人群 。 因此 , 有精神压力最好选择合适的纾解方式予以化解 , 给心灵一片宁静 。
心肌缺血诱因:精神压力多于运动
9月5日四川省甘孜州泸定县发生6.8级地震;近几日 , 中国台湾东部连发地震 , 最高6.9级;当地时间9月19日墨西哥发生7.7级地震 。 灾难无情 , 破坏性地震使灾民在短时间内改变了正常的生活状态 , 家庭破散、骨肉分离 , 一时间心理上承受了巨大的压力 。 悲痛的同时还有一个被人们普遍忽视的危险信号 , 那就是巨大的精神压力是心血管病的危险因素 。
文章开头提到的研究作者介绍 , 在人受刺激后 , 比如地震、洪水、战争等骤起而消失后 , 心因性住院率及死亡率会明显升高 。
精神压力大,也可诱发心肌缺血!心情好,心脏才会好!
文章图片
1984年 , 《柳叶刀》发表了一项研究发现 , 在模拟精神压力下 , 影像学检查可观察到心绞痛患者出现心肌缺血 。 这种心肌缺血往往较为隐匿 , 常出现于心率较慢、需氧量较低时 , 常伴左室射血分数降低 , 血管阻力升高 , 并与心血管病预后不良有关 。
在我们的身边 , 因运动导致心肌缺血的案例并不少见 。 很多人会有疑问 , 压力导致心肌缺血与运动诱发的心肌缺血有什么区别和联系?研究作者介绍 , 两种心肌缺血或可能存在共同的生理病理基础 , 但既往研究显示 , 仅有10%~20%的患者同时存在两种心肌缺血 。
此外 , 精神压力诱发的心肌缺血发生率或远远高于运动诱发的心肌缺血 , 并且更加难以预防 , 鉴于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 , 对心血管病患者的预后价值也更大 。
压力伤身:心功能异常和经不住事者更多见
今年7月 ,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急诊科接诊了一位22岁的女孩 , 连续四五天每天熬夜加班到凌晨四五点 , 结果发生猝死 , 抢救了六天仍未挽回其生命 。 有媒体报道称 , 女孩大学毕业后留在杭州工作 , 非常要强 , 因家境普通 , 故很想通过努力做出一番成绩 。 在公司里她工作很拼 , 熬夜加班是家常便饭 。
确实 , 为了生存我们会与各种各样的压力不期而遇 。 南非心脏协会第18届年会上发布的一项研究提示 , 心理社会因素是急性心肌梗死的重要危险因素 , 尤其是经济压力大会使心脏病发作风险增加13倍 。 此外 , 那些承受与工作相关的压力的人 , 心脏病发作的几率高出5.6倍 。
压力往往伤人于无形中 。 中国医师协会全科分会双心学组发布的一项共识称 , 在压力大的情况下 , 有1/3的冠心病患者会发生心脏缺血 , 这种类型的缺血学名叫心理应激性心肌缺血 。 哪些人容易发生压力导致的心脏缺血呢?该共识说 , 女性、心功能异常、经不住事的人更多见 。 压力往往来自生活 , 比如工作紧张、家庭问题、人际关系问题、经济问题、健康问题等 。
压力之下 , 往往情绪会受到影响 。 《欧洲心血管急救医学杂志》的一项研究发现 , 愤怒和焦虑两种极端的情绪 , 使心脏病发作风险在两个小时内增加了3~8.5倍 。 焦虑更危险 , 使心脏病发作风险增加9.5倍 。
“治愈”心脏:不是药物 , 是爱、宽容和乐观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