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食品成为各国膳食指南“常客”,“豆奶+牛奶”更均衡?

随着经济和农业发展 , 食物供给日益丰富 , 但目前我国居民膳食结构还不够合理 。 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君石表示:“中国人肉吃多了 , 植物性的食物吃少了 。 我们要倡导以植物性食物为主 , 适当搭配豆性食物的健康膳食模式 。 ”
全国营养监测数据显示 , 我国居民蛋白质食物来源主要为谷类和动物性食物 , 分别占46.9%和35.2% , 而大豆类食物仅占5.9% 。
近日 , 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编写的《豆奶营养健康与消费共识》 , 发出“每天两杯奶 , 豆奶和牛奶”的倡议 , 引导居民实现动物蛋白和植物蛋白的均衡摄入 。
大豆食品成为各国膳食指南“常客”,“豆奶+牛奶”更均衡?
文章图片
大豆:世界各国膳食指南的“重要常客”
大豆食品是中国传统的健康食品 , 其蛋白质含量高达40% , 含有人体所必需的氨基酸 , 是优质蛋白的重要食物来源 , 同时也是植物界唯一的“完全蛋白” 。 其中赖氨酸的含量高于谷物 , 是植物性食物中最合理、最接近人体所需比例的 。 此外 , 大豆食品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及膳食纤维、大豆异黄酮、大豆磷脂、大豆甾醇、大豆皂苷和大豆低聚糖等多种有益于健康的植物化学物质 。
大豆食品是提供优质植物蛋白的关键食物之一 , 世界各国膳食指南都将大豆列为健康饮食的重要组成部分 。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科学研究报告(2021)》显示 , 在世界95个国家(地区)膳食指南的指导准则中 , 豆类作为关键词出现的频率达50次 。 目前 , 已有美国等多个国家的膳食指南与食品法规将营养强化型的豆奶或大豆酸奶与乳制品归为同一食物组 , 强调可与牛奶相互替代 。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则建议“多吃蔬菜、奶类、全谷、大豆” , 其中大豆的推荐量为每日15~25g , 并提出豆类是“东方健康膳食模式”的构成之一 。 建议学龄前儿童、学龄儿童等特殊人群经常摄入大豆及其制品 。
豆奶 , 提高大豆消费的重要抓手
作为大豆的故乡 , 我国种植、食用大豆有几千年的历史 。 其中 , 豆浆的饮用历史可追溯到1900多年前的西汉时期 。 但如今在我国居民动物性食物摄入与植物性食物不均衡的情况下 , 我国居民大豆食品也面临消费率低 , 且消费量不足的问题 。 在这种情况下 , 《共识》认为 , 方便易储存的豆奶可作为提高大豆食品消费的重要抓手 。
近些年 , 我国一些知名企业也开始通过技术研发不断对豆奶产品进行升级 。 与豆浆的小规模初级加工相比 , 豆奶的生产流程增加了精磨、均质、脱腥、灭菌、灌装等步骤 , 可以最大限度地保留大豆中的营养成分 , 并大幅度延长保质期 , 更适合市场需求 , 成为可以随时“喝”到的豆制品 。
达利食品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说:“在人们以往的观念中 , 豆奶是一种饮料 , 豆本豆利用科学的方法和技术实现了营养的高品质升级 , 在无添加的情况下 , 全面保留了全豆的膳食纤维和植物蛋白 , 每天只需一瓶全豆豆奶就可以满足《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对大豆营养摄入的需求 。 ”
大豆食品成为各国膳食指南“常客”,“豆奶+牛奶”更均衡?
文章图片
豆奶保留了大豆的多数营养特性 , 从蛋白质含量来看 , 全豆奶能达到2.7% , 纯豆奶可达到4% , 每天摄入约250毫升全豆奶可满足膳食指南对大豆食品的每日最低推荐量 , 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相关标准 , 属于“高质量”蛋白质来源 。 豆奶中含有人体必需氨基酸 , 其回肠真消化率约为92% , 可消化必需氨基酸评分为117% 。
国家卫健委食品司原副司长、中国保健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志强表示:“大豆蛋白和大豆制品是东方健康膳食模式的典型代表 。 作为大豆制品 , 豆奶具有非常丰富的游离氨基酸 , 有利于人体对蛋白质的吸收和利用 。 ”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副秘书长徐坚也表示:“豆奶对增强国人体质有着积极作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