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医大师传承录》讲述中医薪火相传的故事

《国医大师传承录》讲述中医薪火相传的故事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医大师张伯礼等向国医大师工作室代表赠书 。 受访者供图
http://vod.cyol.com/vod/data/video/202309/20/d3e9f92a-0d89-416a-aa56-142d30292994/transcode_52187076-149d-8508-180a-570ae2be.mp4/av-g.m3u8
首次全面展现120位国医大师风采的丛书《国医大师传承录》第一、二辑近期面世 , 该丛书通过对国医大师传承脉络、成才之路、学术精华等方面的系统梳理和总结 , 展现他们卓尔不凡的学术造诣、潜心敬业的优良学风和修身治学的精神风范 , 为中医药后辈的学医、从医之路指点迷津、树立榜样 。 中国青年报“温暖一平方”直播间采访了国医大师及他们的弟子 , 讲述中医薪火相传的故事 。
“国医大师”称号是我国中医药行业的最高荣誉 , 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原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织评选 , 自2009年至今 , 已历经四届 , 共有120位中医专家获此殊荣 。 他们是中医领军人才的卓越代表 。
作为丛书的审定专家组组长 ,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医大师张伯礼见到丛书面世 , 难掩激动的心情:“中医药几千年历久弥新一直在发展 , 内生动力是什么?我觉得是临床实践、活态传承 。 我们中医药的发展一靠梯队、二靠学术 。 国医大师是承前启后的代表性人物 , 是中坚力量 。 ”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秦怀金对丛书的定位是把握好两个关系:树立标杆与客观性的关系 , 可以升华 , 但不要夸大;解决好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 要在探寻共性规律的同时 , 写出每位大师的精华和亮点 。 张伯礼院士说:“本书编写的原则是:内容一定是原创的 , 尽可能由国医大师自己来写 , 独树一帜突出自己的特点;二是引领方向 , 能够传播;三是有持续的影响 , 可以复制 , 让更多人学习 。 ”
丛书编写期间 , 正值新冠疫情肆虐 , 很多工作室负责人和一些国医大师都奋战在抗疫一线 , 他们克服了很多困难 , 都按进度要求提交了书稿 。 张伯礼院士谈道:“特别是去年年底到今年年初 , 专家指导委员会的许多专家带病工作 , 有的专家提出中肯的修改意见 , 有的书稿都改成了‘花脸稿’——介绍了10个方子 , 有很多是大家熟知的 , 这些方子和这位国医大师的关系是什么 , 创新点是剂量还是配伍?就要求进一步提炼 , 这些问题不仔细看是看不出来的 , 这样的修改意见 , 我看了以后很感动 。 ”
已故国医大师邓铁涛的学术继承人刘小斌教授作为传承人代表 , 深深体会到中医名医是一个时期中医学术和临床疗效水平的主要体现者、继承者和发扬者 。 中医师承相授的发展关系 , 往往可以持续几代人 。
刘小斌告诉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 邓铁涛是获得首届“国医大师”称号的30名中医专家之一 , 跟师邓老时的获得感、存在感、责任感是自己成为邓老传承人后的深刻感受 。 “没有名师带领 , 哪里有机会见识、诊治疑难病、危重病、罕见病 , 并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是邓老把我培养成‘一号难求’的广东省名中医 , 这就是获得感 。 存在感是指邓老毫无保留地把自己宝贵的学术经验传授给我 , 他坚守的中医行医风范模式——对病人恫鳏在抱的人文关怀影响着我 , 润物无声 , 使我在学术界有安身立命之地 。 责任感 , 自己现已成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 , 责任重大 。 ”
2011年1月 , 时年95岁的邓铁涛亲笔题词写下对后来人的期盼——铁涛理想:一、有自己的观点和理论体系;二、有创新性的学术成果;三、有经得起考验的社会效益;四、有一支可以持续发展的队伍 。 “一支可以持续发展的队伍 , 即岭南邓氏中医学派 , 如今已涉及中医内科(心血管病、神经肌肉病)、中医诊断(教材编写与翻译)、中医基础(国家973专项五脏相关理论研究)、医史文献(中国医学通史)、岭南地域医学(岭南中医学术流派)、寒温融合中医热病学、康寿之道治未病等方向 , 他的学生们在这些领域都取得成就 , 让老师感到骄傲 。 ”刘小斌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