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这就是Lisa闯美后,梦寐以求也想修炼的名品身材吧…?( 二 )



这也是很多新手健身为什么容易放弃的原因 。
“热身→无氧→有氧→拉伸”一整个流程做完 , 一看表 , 两个小时过去了 , 才觉得今天运动到位了 。

他们觉得只要拼命的锻炼 , 就能让身体变得更健康 , 成功增肌减脂 , 让身材变得更perfect 。
但这种一上来就造飞机的练法 , 反而会让很多人坚持不了 。
健身本来就该是一个温水煮青蛙的过程 。

怎么判断自己有没有过度健身?
#注重身体的主观感受
健身是一个自己超越自己的过程 , 所以自己的主观感受才是最重要的 。
有的人跑1公里就已经不行了 , 有的人跑了5公里却没啥事 , 但对前者而说 , 他可能已经运动过度了 。
意思就是 , 到底累不累你自己说了算 , 而不是你给教练说“我真的不行了” , 教练说“没事 , 再来一组” 。

运动后疲劳本身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 , 一般第二天就能恢复过来 。
但如果连续几天身体都处于疲劳状态 , 就要注意了 , 这明显就是过度健身的表现 。
虽然“超负荷”训练能够提高健身能力 , 也能形成“超量恢复” , 但是 , 它也是引起过度训练的主要原因 。

#更容易生病了
这里大人要引入一个概念 , 叫做“开窗现象” 。
当你高强度运动过后 , 你的免疫系统会急速下降 , 这个时间短则3小时 , 长则72小时 , 这个时间段也叫作“开窗期” 。

高强度运动中能量的消耗、体内的应激激素与细胞免疫等失去原有的平衡 , 这时的我们就会处于极其脆弱的状态 , 开窗现象就会发生 , 生病感冒就会不可避免 。
所以如果你过度健身 , 反而比瘫着不动更容易生病 , 越努力越不幸实锤了 。

#身体指标也能作为参考
身体指标可以较好的反应运动强度 。
一般来说 , 运动强度可以参考最大心率 。 (用220减去当前年龄就可以估算当下的最大心率) 。

中等强度运动的目标心率一般在最大心率的50%~70% , 剧烈运动则在70%~85% 。

如果你刚刚开始运动 , 最好循序渐进 。
这时候很容易出现没跑几下心率就达到剧烈运动的心率指标的情况 , 这说明 , 对你而言训练已经开始过度了 。

如何科学的健身?
好了 , 看完前面的内容 , 怎么健身才是科学合理的呢?可以参考一下以下的建议:
#训练强度循序渐进
长期保持中等强度的运动 , 才是我们大众健身爱好者最佳的运动方式 。

一般来说每天锻炼45分钟是比较好的频率和时间 , 最多也不要超过90分 。 而且要长期形成习惯 。

如果毫无训练基础 , 打打太极、散散步也可以作为运动的开端 。
太极是低于生活节奏的和缓运动 , 在快节奏高频率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中穿插这种运动 , 有利于放松神经、舒张肌肉、使人体从心理到身体都获得一种积极的休息 。
而且太极不仅可以对着网上的视频在家练习 , 你还可以深入公园的老大爷群体 , 提前感受一下退休的快乐 。

#训练时间放在下午
我们可能听过一句老话“一日之计在于晨” , 或者是各路媒体给你灌的毒鸡汤“XX创始人5点开始精力充沛的一天 , 成功人士是这么运动的” , 但其实早上根本不适合运动 。
首先从自身来说 , 我们由于一晚上没有喝水 , 早上起来血液粘稠 , 锻炼会加剧血管堵塞的风险 。
另外8~9点是人一天中血压最高的时候 , 中风、脑梗多发于此 , 医学上称之为“魔鬼时间” 。

从外界环境来说 , 早上也不适合运动 , 在夜间植物会进行呼吸作用 , 排放出二氧化碳 , 因此早晨集聚的二氧化碳较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