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尔茨海默病研究,被造假者坑害,耗费巨资和时间,却历经挫败

16年时间、上千亿美元、很多学者和企业的投入 , 都打了水漂 , 原因是1篇假论文 , 将大家引入了歧途 。 近日 , 《科学》杂志上发表的1篇调查报道 , 揭露了阿尔茨海默病研究中的论文造假事件 , 事实令人们目瞪口呆 。 那篇发表于2006年、被引用2300多次的所谓奠基性论文 , 竟然是假的 。 这个事件 , 曾经给学术界和企业带来了哪些影响?阿尔茨海默病研究 , 路在何方?还有被攻克的但愿吗?咱们现在就来回顾和瞻望相关要点 。
阿尔茨海默病研究,被造假者坑害,耗费巨资和时间,却历经挫败
文章图片
1906年 , 德国医生阿尔茨海默 , 首次记实了1种痴呆症患者的脑部微观变化 , 将其描述为斑块和纠结现象 。 此后 , 这种渐进性发展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 , 被正式命名为阿尔茨海默病 。 该病会让患者泛起记忆障碍、认知功能丧失、行为改变 , 甚至失去日常生活能力、认不出自己的亲人 。 目前 , 全球的阿尔茨海默病患者总数超过5000万 , 在疾病致死原因中 , 排列第6位 。 咱们同胞中的患者人数 , 已经超过800万 , 全球范围内 , 均匀每3秒会新增1名患者 , 预计到2050年 , 患者总数将突破1.3亿 , 每年需要的相关医疗用度 , 将超过1万亿美元 。
阿尔茨海默病研究,被造假者坑害,耗费巨资和时间,却历经挫败
文章图片
研究与开发的挫败 , 让学者们和企业倍感痛苦 , 也让患者和支属们失望 , 而造成这种尴尬局面的原因 , 是导致阿尔茨海默病的β淀粉样蛋白假说 。 这个假说以为 , β淀粉样蛋白增加 , 以及Tau蛋白过度磷酸化 , 会导致神经纤维缠结 , 由此造成神经突触改变、神经元死亡、大脑萎缩 。 因此 , 药物研发的主攻方向 , 就是清除β淀粉样蛋白 。 切当地说 , 是形成了学术垄断 , 好比 , 2006年至2021年 ,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 , 对于淀粉样蛋白、寡聚体、以及阿尔茨海默病的年度研究经费 , 从0上升到了3亿多美元 , 2022年的花费是16亿美元 , 占到阿尔茨海默病相关资金的50%以上 。
阿尔茨海默病研究,被造假者坑害,耗费巨资和时间,却历经挫败
文章图片
众多的学者和企业 , 聚焦于淀粉样蛋白 , 起源于2006年《天然》杂志上发表的1篇论文 。 这篇论文的第1作者 , 是来自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的莱斯内 , 论文标题是《大脑中特定的β淀粉样蛋白会损害记忆力》 。 作者宣称 , 在实验鼠的大脑中 , 首次发现并分离出了1种β淀粉样蛋白亚型 , 并称之为56寡聚物 , 而这种物质可以使年青的实验鼠发生痴呆 。 由此证明 , β淀粉样蛋白是阿尔茨海默病的致病原因 。 这篇论文 , 被以为是β淀粉样蛋白假说的重要证据 , 是奠基性研究 , 也被捧为后续研究和药物开发的导航明灯 。
阿尔茨海默病研究,被造假者坑害,耗费巨资和时间,却历经挫败
文章图片
2022年 , 1位来自范德堡大学的青年科学家 , 对莱斯内的系列工作提出公然质疑 。 这位勇士 , 对莱斯内的论文中涉及的56寡聚物图像 , 进行了反复加工处理 , 发现莱斯内对条带进行了切割处理 , 又对多个区域的条带进行了复制与粘贴操纵 , 从而捏造出了相关结果 。 《科学》杂志 , 对此进行了为期6个月的调查 , 于2022年7月21日发表新闻报道 , 对质疑提供了有力支持 。 莱斯内发表造假论文时 , 仍是1名研究生 , 由于造假 , 他的导师获得了这个领域的最高奖项 , 波坦金奖 。 莱斯内 , 则在明尼苏达大学拥有了1个受国立卫生研究所资助的实验室 。 自2012年起 , 美国食用与药品监督管理局 , 也陆续批准了3个基于β淀粉样蛋白的诊断用药 。 莱斯内的论文 , 已经被引用至少2300次 , 这一切 , 让人不禁联想到《天子的新衣》中的情节与人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