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县麻河口镇:“渔民”变“虾农”转产就业有奔头

本文转自:红网
南县麻河口镇:“渔民”变“虾农”转产就业有奔头
文章图片
琴湖稻虾养殖基地员工给虾苗喂食 。
红网时刻益阳9月26日讯(通讯员张登)9月18日清晨 , 走进南县琴湖稻虾养殖基地 , 梅齐东正在给虾苗喂食 。 “9月份是小龙虾的黄金育苗期 , 现在最重要的工作就是控制好养殖池水位、根据虾苗不同生长阶段投喂不同食物 。 ”梅齐东介绍到 。
梅齐东曾是麻河口镇前渔业队队长 , 从事渔业捕捞十余年 。 2019年长江重点水域十年全面禁捕政策正式实施后 , 在麻河口镇党委、政府的积极引导下 , 梅齐东等30余户靠洞庭湖流域捕鱼为生的持证渔民告别渔船、洗脚上岸 。 “我们从小就跟着父辈在洞庭湖上捕鱼 , 除了捕鱼 , 没有其他的一技之长 , 学历也低 , 所以刚上岸那段时间 , 真的很难 。 县里为了帮助退捕渔民转产就业多次组织举办招聘会 , 镇人社部门每次都组织我们去参加应聘 , 但基本很难找到合适的工作 , 很多退捕渔民一年内换了多次工作 , 就业和收入非常不稳定 。 ”梅齐东谈到初上岸时 , 仍能感受到当时对生活的焦虑 。
这一切都被麻河口镇综合农业服务中心负责退捕工作的廖建平看在眼里、急在心头 , “如何妥善处理好这些退捕渔民的就业问题”成为廖建平日夜思虑的头等大事 。 随即 , 廖建平就开始逐户走访和电话联系这些退捕渔民 , 充分掌握他们当下的困难与需求 。 通过一段时间的调研了解和综合考虑 , 结合退捕渔民们熟谙水性、捕捞作业技能扎实等特点 , 廖建平主动联系到琴湖稻虾养殖合作社法人孙国安 , 成功推荐梅齐东、兰政文、兰治华、梅银山等8人入职该基地从事稻虾养殖工作 。 “通过和养殖合作社签订劳务合同 , 我们的经济收入得到了充分保障 。 在4到8月的出货季每月收入达到了6000元 , 在9月到第二年3月的育苗期每月收入也有4000元保底 , 一年下来收入在6万元左右 , 一家人的生活有了新的奔头 。 ”谈到如今的生活 , 梅齐东脸上不再焦虑 。
为进一步做好麻河口镇退捕渔民转产就业工作 , 该镇社会事务综合服务中心和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将不定期回访已就业的退捕渔民 , 适时了解其就业情况 , 帮助协调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问题 , 稳定就业 。 同时 , 创新培训方式 , 引导退捕渔民积极参加技能培训 , 为退捕渔民转产转业提供技能支撑 。
南县麻河口镇:“渔民”变“虾农”转产就业有奔头】孙国安说:“南县身处洞庭湖区腹地 , 土壤肥沃、气候适宜、水资源丰富 , 使得小龙虾具有色泽油亮、肉质鲜美的特点 , 是发展水产养殖得天独厚的好地方 。 ”下一步 , 合作社将利用独特的自然优势将稻虾产业做大做强 , 打品质牌、走特色路 , 推动产业链不断向纵深发展 , 同时 , 与县镇政府共同筹划举办农民丰收节、稻虾文化旅游节、小龙虾捕捞节等系列文旅活动 , 加大对南县稻虾产业的宣传 , 进一步扩大稻虾农业养殖经济收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