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霍勇:技术和药物革新让“三高”有“盼头”

高血压|霍勇:技术和药物革新让“三高”有“盼头”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能看到这样的场景:一家老小节日聚会 , 在开饭之前 , 家中糖尿病患者会拿出一支针进行皮下注射胰岛素 , 以避免餐后血糖的巨幅波动;抑或是高血压患者经常在睡前才惊觉忘了服用降压药 , 从而纠结于到底是当日补服药物还是等待第二天醒来再按用药时间服药 。
其实 , 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 以心血管慢病为代表的代谢性疾病患者需要投入巨大的心力才能保障日常的自我管理 , 无论是给患者的心态还是实际执行都带来不小的挑战 。 因此 , 我们始终坚持推动技术和药物的革新 , 以更好地满足患者疾病的防治和自我管理需求 。
RDN技术为高血压防治提供新选择
“三高”疾病中 , 首先便是高血压 。 数据显示 , 我国目前有约2.45亿高血压患者 。 对于绝大多数高血压患者而言 , 一旦患病 , 就很有可能面临终生服药的难题 。 这对患者的依从性要求很高 , 而对于部分难治性高血压 , 即使患者有很好的依从性 , 其治疗效果依然不令人满意 。 幸运的是 , 随着技术的发展 , 有些方法正在向此难题发起挑战 。
肾动脉去交感神经消融术(简称RDN技术) , 可通过消融肾动脉血管壁中分布的交感神经纤维 , 阻断中枢交感神经系统与肾脏间的信号传递 , 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的活性 , 抑制全身交感神经系统过度激活 , 降低交感神经活性 , 从而达到长期降压效果 。
RDN技术的变革历经了10余年发展 , 可谓是一波三折、峰回路转 。 从近几年的临床研究结果来看 , RDN技术能够给难治性高血压患者带来良好的治疗效果 。
今年的美国心脏病学会年会期间 , 高血压领域备受关注的SPYRAL HTN-ON MED Pilot研究预设分析结果正式公布 , 其三年随访结果再次显示RDN技术对服用1~3种高血压药物的患者长期安全有效 。 RDN术后随访24个月及36个月的结果均显示可达到24H持续降压的效果;36个月随访结果更显示出24H平均收缩压较基线降低18.7 mmHg的优异效果 , 可有效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 。
同月 , Hypertension Research杂志发表了一项来自泰国的单中心登记研究 。 该研究平均随访时间为52.39±30.96个月 , 最长随访时间为104个月 。 患者出院时收缩压平均变化为-31.9±17.3 mmHg , 6个月为-24.3±32.0 mmHg , 1年为-16.8±32.3 mmHg , 3年为-15.3±29.4 mmHg , 5年为-15.3±35.2 mmHg , 7年为-14.8±27.9 mmHg , 9年为-30.0±12.7 mmHg 。
从结果来看 , 顽固性高血压患者采用RDN技术治疗后 , 在长达9年的随访中 , 超过80%的患者实现了RDN技术降压结果的有效性 , 并且没有干预相关的不良事件发生 。
由此可见 , RDN技术的应用确实为难治性高血压患者提供了更多治疗的可能性 。 随着RDN技术的不断进步 , 相信其在高血压治疗领域将发挥更大的作用 , 为患者解决更多实际问题 。
PCSK9抑制剂降血脂更长效
高血脂是心血管疾病中又一大隐形杀手 , 是冠心病、脑卒中的高危因素 。 随着居民生活质量的日益提升 , 高血脂也成为了优质生活下百姓的“标配” 。 同样作为慢病 , 高血脂患者需要长期服药 , 其给大众带来的困扰丝毫不逊于高血压 。 对于患者的“难言之痛” , 研发长效药也成为了该领域最重要的研究课题之一 。
PCSK9抑制剂是近年来应用于治疗高血脂的新型药物 。 它是一种完全人源化的单克隆抗体可以结合血浆中游离的PCSK9降低血浆低密度脂蛋白(LDL-C)的水平 , 进而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