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老了一定会耳背?别让1.2亿老人的“听不清”成为习惯( 二 )


这种交流障碍会导致老年人长期情绪低落 , 进一步增加他们的孤独感 , 甚至改变老年人的心理状态 , 形成老年性抑郁症 。 长期缺少对外沟通 , 将导致老年人脑功能退化 , 增加认知障碍等的发病率 。 有数据表明 , 老年人的听力每增加10个分贝 , 罹患阿尔兹海默症的概率就会增加9%以上 。
不止于此 , 有研究指出 , 听力损失每增加10分贝 , 跌倒的几率就会增加1.4倍——跌倒对老年人的危害不亚于心脏病和中风发作 , 骨质疏松的老年人跌倒后往往面临的一摔不起 , 以及生活质量的直线下降 。
忍耐“听不清” , 老年人太过“自觉”
听力损伤并不是一天形成的 , 听障与糖尿病、高血压一样 , 也是中老年面临的常见的慢性病 。 目前 , 听力障碍与高血压、关节炎 , 已经成为当前我国三大老年疾病 , 严重影响老年生活质量 。
而现实的情况是 , 与之普遍程度和危害的严重程度相比 , 我们对听障的关注度并不匹配 , 甚至可以说远远不足 。
很多老年人会关注自己的血压值、血糖值 , 却对自己的听力水平一无所知 。 一旦出现了听力问题之后 , 老人和家人也往往听之任之 , 认为这是变老的过程中自然且正常的表现 , 一句轻描淡写的“年纪大了 , 就会耳背”之后 , 自觉地忍受日渐加剧的“听不清” , 而没有积极及时地去找寻应对之策 。
报告指出 , 相比于视力障碍和口腔健康问题 , 个人、家庭和社会对老年人听力障碍的关注与重视都明显不足 。 我国听力障碍患者接受各类干预服务的比例普遍较低 , 仅有22.6% , 65岁以上听力障碍老年人在过去12个月接受过听力检测的人数仅为总人数的8% , 等到听力下降到有自主就医的意识时 , 听损通常已经达到最高70dB的重度障碍 。
人老了一定会耳背?别让1.2亿老人的“听不清”成为习惯】在我国65岁以上罹患听?障碍的?年?群中 , 需要助听器干预的人数高达6300万 , 但实际佩戴助听器的人数却不足6.5%(410万) , 远低于欧美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30%水平 。 背后的原因是 , 一方面 , 我国大多数老年人不知道有助听器的存在 , 并认为“耳背”不需要治疗;另一方面 , 助听器价格贵、效果达不到预期、使用麻烦和外观不佳都会使老年人不愿使用助听器 。
85%背后 , 技术开放助力破解老年听障难题
老年人的听力障碍问题亟待关注和救治 , 解决问题的第一步是提升老年人及其家人对听障问题的认知 , 破解认知误区 , 将听障问题的“隐形”转化为“显性”;第二步则是帮助有听障问题的老年人进行科学的康复治疗 , 包括选配合适的助听器 。
实践起来困难重重 , 像唐臣这样用着两三百元的“声音放大器”的老人不在少数——如何让老年人对于发展缓慢的听力问题提高重视程度?他们可以如何监测自己的听力水平?即使认识到了听力损伤可以佩戴助听器 , 动辄上万元的价格对很多家庭而言都是遥不可及的 。 助听器的验配是一个专业活儿 , 验配师更是稀缺资源……
针对上述的种种棘手问题 , 在刚刚过去的9月25日国际聋人日上 , 腾讯“天籁行动”年度发布会给听障群体及业界带来了一些新解法及新实践 。
据了解 , 天籁行动于两年前由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腾讯会议天籁实验室等单位共同发起 , 旨在通过免费开放腾讯会议背后的天籁音频AI技术 , 解决听障、听损等社会问题 。
“天籁技术本来是腾讯会议里面用于解决噪音干扰 , 让会议声音效果变得更好的技术 。 秉持着科技向善的理念 , 技术团队、业务团队发现这个技术在业务应用之外 , 还能帮助老年人在应对听力衰退问题上发挥作用 , 于是有了今天的一些探索及成绩 。 ”腾讯集团高级副总裁、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理事长郭凯天阐述了项目的初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