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老了一定会耳背?别让1.2亿老人的“听不清”成为习惯

77岁的退伍军人唐臣平时的兴趣爱好是弹三弦琴 , 这把琴是儿子怕他老年生活孤单而买给他的 。 确实 , 唐老爷子说自己在弹琴的时候是快乐的 , 因为常常能回忆起年轻时在连队里和战友一起弹琴吹笛的往昔时光 。
但实际上 , 能听到琴声的往往只有瘫痪在床的老伴儿 , 因为老爷子的听力越来越差 , 在没有助听器的时候 , 他弹琴全凭记忆中的指法 。
人老了一定会耳背?别让1.2亿老人的“听不清”成为习惯
文章图片
△退伍老兵唐臣爷爷靠着指法记忆弹奏三弦琴
老爷子的听力损伤是退伍后在噪声很大的水泵房工作了30多年落下的病根 , 水泵“嗡嗡嗡”日复一日地抽水发电 , 在水泵房工作的唐臣的听力便一日不如一日 。 唐臣的儿子回忆 , 父亲在刚退休的时候 , 就已经需要在他耳边很大声地说话 , 他才能听到了 。
几年前 , 孙子为老爷子买了一副助听器 , 但老爷子也不常用 。 因为这个助听器更像是一个单纯的放大器 , 要想听到声音 , 必须开到很大声 , 而与此同时 , 沙沙的噪声也被放大了 。 对于唐老爷子而言 , 这个没有噪音分辨功能的廉价放大器 , 对其听力受损问题 , 不是雪中送炭 , 却是雪上加霜 。
在中国 , 像唐臣一样遭受听障困扰的老人高达1.2亿 。 这些含蓄、持重的中国老人自觉地接受了“年纪大了 , 就会耳背”的设定 , 忍耐听力的损失 , 而在隐忍背后 , 酝酿着的是一个隐秘的因忽视听障而不得不面对的重大社会问题 。
每三个65岁以上老人 , 就有一个中度以上听损
中国老年听障群体规模达到了1.2亿 , 这是什么概念?
我们先来看中国老年人口的总数 , 根据2021年公布的七普数据 , 60岁及以上人口数量2.64亿人 , 65岁及以上人口突破2亿人达到20056万人 。 其中 , 65岁以上老年人1.2亿罹患听力障碍 , 这一比例已经超过了六成 。
更具体些来看 , 腾讯天籁行动近日发布的国内首份老年听障社会问题调研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指出 , 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约1/3存在中度以上听力损失 , 75岁以上老年人中这一数字上升到约1/2 。 这意味着每三位老年人 , 就会有一个中、重度甚至是极重度的听障患者 。 2006年 , 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显示 , 我国老年性聋患者占听障患者总人数的34.1% , 但这一数据因当时老年人申请听力残疾比例较低而被严重低估 。
毋庸置疑的是 , 未来随着老龄化加剧这一“灰犀牛”事件的演进 , 存在听力障碍的老人无论是绝对数值还是比例 , 都只会越来越大 。
要知道 , 每一个老人背后 , 就是一个个家庭 。 当老年人出现听障问题后 , 随之而来的一系列健康和社会家庭问题 。
中度听障者的世界是什么样的?听力障碍分不同的程度 , 其中中度定义为平均听阈41-60dBHL , 可以听懂大声说话 , 但在集体谈话或噪声环境下听说话有困难 。
想象一下 , 一个中度及以上的听障患者 , 他所听到的世界嘈杂而模糊 , 在一次又一次的“你说什么?”“再说一遍”之后 , 老人和周遭的人逐渐失去耐心 , 他们主动表达的频次可能会降低 , 进而整个人也可能越来越封闭 , 随之而来的是孤独、抑郁 , 甚至是老年痴呆 。
人老了一定会耳背?别让1.2亿老人的“听不清”成为习惯
文章图片
△韶关市仁化县董塘镇新龙村听障老人刘日香奶奶
报告指出 , 患听力障碍的老年人往往社交意愿不强 , 不愿意主动和人对话 , 常“独坐一隅” , 或是在沟通中表露出冷漠的表情 , 实则内心十分渴望与人谈话和交流 。 听力下降导致老年人言语识别率降低 , 换句话说 , 就是听不清楚越来越多的人所说的话 , 慢慢在正常交流下形成沟通障碍 , 到最后他们很难与非听障群体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