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为医,付之终身

何以为医,付之终身
文章图片
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援沪医生和其他专家一起查房 。 新华社发
何以为医,付之终身
文章图片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医生为一位呼吸困难的患者进行胸部穿刺减压治疗 。 新华社发
医生 , 不一定是亲人 , 却比亲人更了解你的健康状况和生命质量 , 有时会比亲人还让你依赖和依托;医生未必是朋友 , 却更懂得倾听你的苦恼或病痛 。 生死之间 , 是他(她)们张开双手 , 让我们免受病痛折磨;疫情来临 , 是他(她)们逆行而上 , 换来我们的安全与健康……只因为他(她)们是医者 , 是守护生命的白衣天使 。
但说到学医 , 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 “学制长、课业重” , 对于医学院校这样一个独特的地方 , 诸多学子既期待、敬畏 , 又难免有些许顾虑 。
何以为医 , 付之终身?
日前 , 北京协和医学院校长、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王辰院士 , 北京协和医学院副校长、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院长张抒扬教授 ,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院长、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主任、北京协和医学院教授胡盛寿院士 ,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院长、国家癌症中心主任、北京协和医学院教授赫捷院士共聚一堂 , 向采访人员分享了他们学医、成医和从医的感悟 。
选择学医 , 你的初心是什么?
对于“为什么选择学医”这个问题 , 胡盛寿和张抒扬的初衷有相似之处 , 可能也代表了很多想要学医的孩子和家长的想法:儿时亲历身边的亲友罹患疾病 , 有所触动 , 立志学医去帮助人 。
“我邻居的妈妈经常在家里咯血 , 小孩子总觉得很可怕 , 但直到有一天那位母亲去做了心脏手术 , 回来以后整个人精神多了 , 这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 ”胡盛寿说 , 这不仅促使他选择了学医 , 还选择了心血管相关的专业 。
在张抒扬看来 , 幼时好朋友的母亲 , 在她上小学三年级时因风湿性心脏病去世 , 这件事对她触动很大 。 “我立志学医希望将来能帮助人 , 救治人 , 让小朋友们都没有幼年的悲伤和不幸 。 ”
对于赫捷来说 , 学医其实有点偶然 , 考大学填写志愿时是把医学院作为第三志愿的 。 “当我听到我被医学院录取时 , 脑海里第一个想到的是医生的天职是救死扶伤 , 这也是我最初信仰的开始 。 ”
“遵父母之命 , 他们认为我的秉性或许适合学医 , 觉得我适合做医生 。 ”青少年时期偏好建筑的王辰 , 之所以走上医者之路 , 却源于他的性格中“比较有悲悯心 , 爱帮助人” 。
王辰说 , 人性的善良程度和专业上深刻不深刻、广博不广博、精到不精到 , 可能是将来能不能成为良医的决定性因素 。
学医 , 需要哪些特质?
具有怎样特质的孩子适合选择医学专业呢?对此 , 胡盛寿认为 , 孩子本身要对学医有兴趣 。 此外 , 我们说平常要乐于助人 , 但是你要想学医 , 除了要有非常强的专业知识 , 有本领来处理疾患 , 更重要的是要有很强的悲怜之心 , 要体谅患者痛苦的状态 , 给他们希望 。
在张抒扬看来 , 所谓医学 , 就是仁心和仁术 。 医生是崇高的职业 , 医生应是仁爱之士 。 古人有言 , 夫医者 , 无仁爱之心不可托也 。 仁心和仁术集医生一身 , 只有仁心之上承载着医术 , 才能够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 。
“真正的医者一定是遵从内心所愿 , 身怀悲悯之心 , 对钱财不那么在意 , 对名禄不那么追求 。 ”王辰说 , 从社会名流 , 到劳苦大众 , 医者的内心对健康和生命的尊重是一样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