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胃|脾有湿胃胀,头有湿范困,肾有湿尿浑,心有湿胸闷!有道理吗?

脾胃|脾有湿胃胀,头有湿范困,肾有湿尿浑,心有湿胸闷!有道理吗?

文章图片

脾胃|脾有湿胃胀,头有湿范困,肾有湿尿浑,心有湿胸闷!有道理吗?

文章图片

脾胃|脾有湿胃胀,头有湿范困,肾有湿尿浑,心有湿胸闷!有道理吗?

文章图片

脾胃|脾有湿胃胀,头有湿范困,肾有湿尿浑,心有湿胸闷!有道理吗?

我们常说 , 脾胃是湿气产生的根源所在 。 而湿邪一旦出现 , 就容易布窜到全身 , 累及整个机体 。 而这就意味着 , 我们要学会一些简单的辨别之法来寻觅湿气的踪影 。
接下来 , 就根据各个部位的症状表现 , 来追踪体内湿邪的所在!

① 心中有了湿会有哪些表现?
心中有了湿 , 最典型的体现就是胸闷 。
严格来说 , 这是湿阻心气而导致的胸痹心痛 。 只不过 , 对于很大一部分轻症患者来说 , 可能还达不到“痛”这一体现 , 而是表现为“闷” , 最常见的称呼可能就是“胸闷如窒” 。
其主要表现为:胸中气塞 , 呼吸不畅 , 胸闷、不渴 , 精神不振 , 舌苔白滑 , 脉象濡 。

以上情况 , 就是湿气内停 , 胸阳不展 , 心气不利受到阻滞所导致的 。 就好似有一团黏黏糊糊的胶水 , 把心给包裹住了一般 。 使得心气无法运转 , 于是发生了上述问题 。
② 肾中有了湿会有哪些表现?
肾与膀胱互为表里 。 要是肾中有了湿邪 , 可能就会直接影响到我们的膀胱 , 于是形成了膀胱湿热证 。
主要表现为:尿色浑 , 尿色黄 , 甚至微微发红 , 排尿时 , 尿道有灼痛感 , 同时还伴有尿频 , 容易发热、口中发苦 , 便干 , 舌苔黄腻等 。 而这在现代医学看来 , 就是泌尿系统感染 。

而这就是湿热之邪困遏下焦 , 使得肾的气化失司、水道不利 , 火性急迫 , 因此就容易尿频 。
③ 头部有了湿会有哪些表现?
头部有了湿邪 , 就容易被湿气所困 。 其主要表现就是嗜睡 。
我们的头部为清阳之府 。 若是一身的清阳之气汇聚于头部 , 我们就表现为精神饱满、矍铄 , 头脑反应敏捷 , 注意力集中 , 精力充足 。

若是脾胃有湿邪 , 湿邪上泛头部 , 就会阻遏清阳之气的上升 。 于是所表现出来的就是总想睡觉、困倦、记忆力减退 , 注意力不集中 。
而这样的情况 , 主要在两类人身上特别易见;
一类是肥胖者 。
另一类就是高龄老人 。
当然 , 若是任由这样的情况持续发展下去 , 就很容易患上诸如脑梗等心脑血管疾病 。
④ 脾中有了湿会有哪些表现?
脾为生痰之源 。 若是湿邪一旦产生 , 往往第一个影响的就是中焦脾胃的运化 。 这其中 , 较为典型的就是胃胀 。

在中医里 , 专门有一个症候 , 就叫寒湿困脾证 。 而寒湿困脾主要在急性、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肝炎等患者身上比较多见 。
其主要表现为:胃脘部闷胀 , 口腻 , 不思饮食 , 头身困重 , 有时会恶心欲呕 , 口不渴 , 肢体略有浮肿 , 小便可能会比较短少 。

而这样的人 , 一般舌体较为胖大 , 舌苔白腻或是白滑 。 这就是湿邪困阻中焦 , 中阳受困 , 脾胃升降失职所引起的 。
湿气重要如何改善?
<一> 祛脾胃之湿
在《和剂局方》中有记载 , 平胃茶 , 能除湿、健脾、行气 。 若是舌苔白腻 , 腹胀便溏 , 食欲不振、恶心欲呕、口中黏腻 。

【脾胃|脾有湿胃胀,头有湿范困,肾有湿尿浑,心有湿胸闷!有道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