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永慈康复医院5周年,如何引领“康复专科”医院发展?

脑出血合并多种并发症——家属带领胡姓患者曾辗转多家医院 , 却始终未见好转 。 束手无策的家属 , 听说新近开业的上海永慈康复医院(下文简称永慈医院)或许能够帮助患者实现治疗、康复后 , 在7月25日抵达 。 当天下午 , 多学科会诊迅速召开 , 一系列治疗方案开始落地 。 最终 , 胡姓患者恢复了自身肢体肌力 , 顺利实现了出院 。
这也是2017年7月2日正式运营的永慈医院在2017年收治的首例重症患者 。
上海永慈康复医院5周年,如何引领“康复专科”医院发展?
文章图片
在重症康复领域树立下口碑的永慈医院 , 此后多次出现在各类榜单中 。 而在新近入榜的毕马威2022年“社会办康复医疗机构50强”榜单中 , 永慈医院以“领袖康复专科医院奖”位列其中 。
2022年 , 是盈康一生平台旗下永慈医院成立5周年 。 在这5年时间里 , 永慈医院又是如何一步步成长为“康复专科”医院中的翘楚的?
年收治住院患者高达6000名 ,
床位使用率可至97%
一些数据或许可以更好地说明永慈医院在过去5年中取得的成绩 。
目前永慈医院设置床位400张 , 展开床位可达600张 。 在2021年及以前 , 永慈医院每年收治的住院患者可能达到近6000人 , 床位使用率则在97%左右 。 而医务人员的数量 , 相比最初成立时的10余人 , 已经增长至了600余人 。
取得“成绩”背后 , 是永慈医院一步一个脚印探索的结果——
2017年 , 是永慈医院开业的年份 。 在这一年里 , 永慈医院快速奠定了自身发展基础 。 当年7月 , 永慈医院实现了重症康复领域口碑的树立;同年10月 , 永慈医院接入医保 , 为其覆盖更广大的患者提供了基础;
2018年 , 是永慈医院奠定平台实力的时期 。 首先 , 永慈医院选择了健全自身康复治疗手段 , 建设了高压氧舱;其次 , 其增加了国内、国际康复专科领域的合作——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开设了医疗技术协作中心、与比利时列日大学医学院昏迷科学中心建立了全国唯一的国际意识障碍基地 。 通过合作 , 永慈医院进一步提升着自身实力;
2019年 , 是永慈医院围绕智慧医院建设展开的时期 。 通过将分散的数据整合集成 , 其实现了医院各业务应用系统、各科室间信息的互联互通 , 优化了医院业务流程 , 同时依靠数据挖掘和分析 , 为医院科研和管理提供着支持;
2020年 , 随着疫情发生 , 永慈医院驰援武汉 , 助力疫情防控 。 永慈医院援鄂医疗队对口支援武汉商职医院 , 由其负责接管的二病区累计收治患者39人 , 转科3人 , 转院2人 , 34人全部治愈出院 , 实现了出院患者“零复发” , 医务人员“零感染”的成绩;
2021年 , 随着“智能康复机器人临床应用基地”的落地 , 永慈医院进入到物联康复建设发展新时期……
回首这五年 , 永慈医院变化是肉眼可见的 。 在2017年以前 , 当时想要落地的院区仍旧是野草遍地 。 而如今 , 在每个天气柔和的日子里 , 人们都可以看到一幕特别的风景——当其他医院使用呼吸机的患者尚呆在ICU病房中 , 永慈医院的患者却可以在室外享受大自然的馈赠 , 享受阳光雨露 。 “以前是满地野草 , 如今是欣欣向荣充满生机的患者康复画面 , 这可能是我五年来感受最深的东西 。 ”永慈医院业务副院长成鹏说道 。
而这 , 也与永慈医院针对当前康复医疗行业痛点现状实现自我模式创新有关 。
围绕康复医疗资源供给失衡 ,
提供优质可及服务
当前康复医疗行业仍旧存在较多痛点问题尚未得到解决 。
从行业层面来看 , 目前最为核心的问题仍旧是康复医疗资源的供给失衡 , 行业面临着较大的床位与康复人才的缺口 。 根据平安证券相关研报 , 我国康复医学科病床数量目前有27万张 , 距离目标的44万张缺口仍然较大 。 此外 , 《加快推进康复医疗工作发展意见的通知》提及要“力争到2022年 , 每10万人口康复医师达到6人、康复治疗师达到10人;到2025年 , 每10万人口康复医师达到8人、康复治疗师达到12人” 。 而目前 , 与目标相比 , 我国康复执业(助理)医师(现有4.6万人)缺口达3.9万人;康复治疗师(现有近6万人)缺口达8.1万人 。 此外 , 虽然医疗行业逐渐从以往重治疗、轻康复 , 逐渐转向重视康复 , 但康复理念仍需进一步普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