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芽|湿热困脾,此方以一当十!去脾湿,清胃热,理顺中焦之气

麦芽|湿热困脾,此方以一当十!去脾湿,清胃热,理顺中焦之气

文章图片

麦芽|湿热困脾,此方以一当十!去脾湿,清胃热,理顺中焦之气


(本文仅供学习和参考 , 不能替代医嘱和处方 。 文中所述配伍、方剂 , 必须在中医师当面辨证指导下来借鉴、应用 , 切勿盲目尝试 。 )
本文理论依据:《中医方剂学》、《现代临床方剂学》
你好 , 我是中医人 , 文君然 。
今天这篇文字 , 我想和你聊聊 , 中医化解湿热困脾的一张方子 。 谁呢?连朴饮 。
这张方子 , 不得了 , 出自《霍乱论》 , 是中医治疗湿热困脾、呕吐腹泻的方子 。 具体的组成是 , 厚朴6克 , 黄连、石菖蒲、制半夏各3克 , 香豉、焦山栀各9克 , 芦根60克 。
所有这些 , 水煎服 。
它到底有什么神通呢?中医 , 是如何拿它治病的?
我给你说个真实的医案故事 。 你看完 , 就知道了 。
话说有这么一个男子 , 当时是50岁 。
什么毛病呢?就是忽然之间胃胀、食欲减退 。
如何才能让胃不胀呢?他用了很多办法 , 比如说香砂养胃丸、木香顺气散等等 , 都不好使 。
后来 , 他又听一位医家的话 , 喝了两剂黄芪建中汤 。 好家伙 , 喝完以后 , 更疼了 , 灼热感难以忍受 。

这可怎么办?患者决定看中医 , 正儿八经地用点汤药试试 。
刻诊 , 见患者脉象滑数 , 舌苔黄厚而腻 , 舌质发红 。 细问得知 , 患者当下大便溏 , 小便短黄 , 虽然口渴 , 但是不想喝太多水 。 经常嗳气 , 胃部发胀 , 使劲儿按下去 , 还会觉得疼 。
在了解到这些情况以后 , 医家给写了一张方子 。
但见——
黄连4.5克 , 厚朴12克 , 法半夏6克 , 山栀子6克 , 石菖蒲6克 , 佩兰9克 , 麦芽9克 , 青木香6克 , 沉香3克(后下) 。
所有这些 , 水煎服 。
结果 , 患者服用6剂以后 , 胃胀痛之感基本消失 , 大便恢复正常 。 这时候 , 医家改用厚朴、陈皮、茯苓、扁豆、麦芽、佩兰各9克 , 黄连3克 , 甘草2克善后 。
5剂以后 , 患者诸证悉平 , 完全恢复正常 。
这就是医案的基本经过 。 它最初刊载于1992年的《湖南中医杂志》 。 迄今 , 整整30年 。
现在 , 我来带你分析这里的学问 。
其实 , 这个患者的问题 , 就在于湿热困阻脾胃 。
你看 , 此人就诊当时 , 脉滑数 , 舌苔黄腻而厚 , 舌质红 , 这是典型的湿热舌脉 。 对吧?
湿热困脾 , 脾运化失常 , 所以便溏 。 湿热蕴结下焦 , 膀胱气化失司 , 故而小便短黄 。 湿热伤阴 , 所以患者口渴 。 口渴 , 却不多饮 , 乃是因为湿热困脾 , 胃纳失常 。
湿热困阻中焦 , 脾胃气机升降失常 , 气血不畅 , 所以他就会出现胃部的胀痛 。 胃气一旦上逆 , 患者就会频频嗳气 。
我这么说 , 你就懂了吧?
这个时候怎么办?关键一环 , 在于清脾胃湿热 。 之前患者用过的木香顺气丸、香砂养胃丸、黄芪建中汤等 , 都不具备清湿热的功效 。 尤其是黄芪建中汤 , 性偏温热 , 故而用下去 , 反倒让疼痛加剧 。

来看看当时医家用的配伍——
黄连4.5克 , 厚朴12克 , 法半夏6克 , 山栀子6克 , 石菖蒲6克 , 佩兰9克 , 麦芽9克 , 青木香6克 , 沉香3克 。
这里头 , 黄连清热燥湿 , 厚朴行气除湿、消胀除满 。 法半夏燥湿降逆 , 理顺胃气 。 栀子可以清热 。 石菖蒲化湿浊 。
在这个基础上 , 以青木香和沉香理气消胀止痛 。 麦芽 , 疏肝气而理气机 , 同时还能开胃消食 。 佩兰 , 芳香化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