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神奇的5分贝,揭开音乐镇痛60年谜题!中国科学家首次发现声音强度是镇痛的关键,并确定神经通路丨科学大发现

1960年7月1日 , 时年47岁的WallaceJ.Gardner医生和他的同事 , 在《科学》杂志发表了一篇题为“声音镇痛”的学术报告 , 指出音乐和噪音有镇痛的效果[1] 。
Gardner医生的这个研究是现代音乐治疗的开端 , 他本人也因此成为“声音镇痛”的共同发明者[2] 。
在随后的60余年里 , 已经有很多临床研究证实音乐有镇痛效果 , 可以帮助手术后的患者缓解疼痛 , 也可以减轻癌症患者的癌痛[3,4] 。 甚至让医生束手无策的难治疼痛 , 音乐也有缓解的效果[5,6] 。
至于音乐为何有这种神奇的魔力 , 医生和科学家们通常认为 , 因为可以分散注意力、减少焦虑[7] 。 这些说法虽然听上去很有道理 , 但是缺少坚实的底层神经学机制证据 。
因此 , 可以说 , 60多年来医生一直在使用音乐镇痛 , 但没人知道音乐究竟是如何减轻疼痛的 。
时隔整整62年的今天 , 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张智、安徽医科大学陶文娟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刘元渊领衔的研究团队 , 在《科学》杂志上发表了一篇研究论文 , 给出了一个出人意料的答案 。
他们在小鼠身上发现 , 声音之所以能镇痛 , 取决于它相对于环境声的低信噪比(SNR) 。
具体来说 , 不管环境声是多少分贝 , 治疗用的声音(不管是什么类型的声音)只要比环境声高出5分贝 , 就有镇痛的效果[8] 。 如果治疗声音比环境声高出10分贝、15分贝或20分贝等声强差 , 则没有镇痛的效果 。 更重要的是 , 他们还发现了声音镇痛的神经通路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周文杰、叶崇欢 , 安徽中医药大学王海涛、毛煜为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 。
德国海德堡大学RohiniKuner等在《科学》同期配发的评论性文章中表示 , “这个研究为声音镇痛开辟了新方向”[9] 。
《科学》:神奇的5分贝,揭开音乐镇痛60年谜题!中国科学家首次发现声音强度是镇痛的关键,并确定神经通路丨科学大发现
文章图片
论文首页截图
接下来咱们就一起来看看这个研究是如何展开的 。
研究人员首先给小鼠的后爪注射弗氏完全佐剂(CFA) , 刺激局部免疫反应 , 让小鼠的后爪产生炎症和痛感 。
《科学》:神奇的5分贝,揭开音乐镇痛60年谜题!中国科学家首次发现声音强度是镇痛的关键,并确定神经通路丨科学大发现
文章图片
实验示意图
声音的选择也很有讲究 。 由于高于75分贝的声音会让小鼠不适 , 发生逃避行为 , 研究人员选择了50或60分贝的声音 , 并用特定的设备检测小鼠对声音的反应 。
从研究结果来看 , 与身处45分贝环境声中的小鼠相比 , 50分贝的声音可以提高小鼠对后爪疼痛的忍耐阈值 , 而60分贝的声音没有这个效果 。 值得一提的是 , 如果连续三天 , 每天让小鼠听20分钟50分贝的声音 , 这种镇痛效果至少可以持续两天 。
研究人员还研究了不同的声音类型的影响 , 他们设计了三种音乐 , 一种是听起来很悦耳的古典音乐 , 第二种把古典音乐重新编排成不悦耳的音乐 , 第三种就是白噪音 。 在环境声为45分贝的条件下 , 三种不同的声音都调到50分贝 , 结果三组小鼠对疼痛的忍耐阈值没有差异 。 (这个结果大家咋看?)
接下来的一个实验也很神奇 。 研究人员测试了不同环境声的条件下 , 小鼠对声音的反应 。 结果他们发现 , 如果环境声是57分贝 , 那62分贝有镇痛效果 , 67、72或77分贝则没有;如果环境声是35分贝 , 那40分贝有镇痛效果 , 40、45或50分贝则没有;把环境声调到30分贝 , 也得到了类似的相差5分贝有效的结果 。
即使是换成其他形式疼痛(热痛、神经性疼痛和强直性疼痛) , 比环境声高5分贝的声音镇痛效果依然存在 。
真是神奇的5分贝!!!
《科学》:神奇的5分贝,揭开音乐镇痛60年谜题!中国科学家首次发现声音强度是镇痛的关键,并确定神经通路丨科学大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