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热射病”!华西医院一日收治3病例,1人死亡,还有2人在抢救

进入7月 , 成都开启了“蒸烤模式” , 连续多日的高温橙色预警信号让市民直呼“太热了” 。 红星新闻采访人员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获悉 , 7月10日 , 医院连续收治了3名热射病转诊病人 , 其中一人因病情来势汹汹 , 多器官衰竭 , 在转诊至华西医院时就发生呼吸心脏骤停 , 虽经全力抢救 , 但最终不幸去世 。
警惕“热射病”!华西医院一日收治3病例,1人死亡,还有2人在抢救
文章图片
市民“全副武装”出行应对高温天气图据ICphoto
什么是热射病?通俗地理解 , 热射病就是最危险、最严重的中暑 , 会导致中枢神经系统、肌肉组织、凝血功能、肝肾功能、呼吸功能、心血管功能等全身性问题 , 极易引发多器官衰竭 , 具有很高的病死率 。
华西医院一天收治3例热射病
1人死亡 , 其余两人仍在抢救
“7月10日下午1点、2点和晚上7点 , 陆续送来了3个热射病患者 。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急诊科副主任余海放告诉红星新闻采访人员 , 同一天接诊多名热射病患者的情况 , 既往在华西医院急诊科也不多见 。 其中一位患者是7月1日中暑生病 , 在当地医院治疗9天后转诊至华西医院 , 确诊为热射病 。
另一位病情严重的患者发病后数小时就发生了多脏器衰竭、消化道等全身多部位出血等危急情况 , 转院至华西医院后很快出现呼吸心跳骤停 , 虽经过全力抢救 , 最终仍因病情危重不幸去世 。
余海放表示 , 其余两名患者目前仍在重症监护室抢救 , 因均出现了明显的凝血功能障碍、肝脏等多脏器衰竭 , 正在接受持续的床旁血液净化、保肝、抗感染等治疗 。
这3名热射病患者均为男性 , 年龄分别为20余岁、40余岁和60余岁 , 其中年轻的两位患者均是户外工作者 , 年龄稍大的患者发病时正在湿热的厨房做饭 。
警惕“热射病”!华西医院一日收治3病例,1人死亡,还有2人在抢救】什么是热射病?
不能轻视的“大号”中暑
要了解热射病 , 离不开“中暑”这个关键词 , 通俗地理解 , 热射病就是最危险、最严重的中暑 , 具有很高的病死率 。
根据2019年首发于《解放军医学杂志》网络版的《中国热射病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 , 热射病是由热损伤因素作用于机体引起的严重致命性疾病 , 是指暴露在热环境或者剧烈运动导致的机体产热与散热失衡 , 典型症状就是核心温度升高>40℃、中枢神经系统异常 , 例如精神状态改变、抽搐或昏迷 , 并伴有多器官损害 , 严重者危及生命 。
劳力型热射病主要由于高强度体力活动引起机体产热与散热失衡而发病 , 常见于夏季剧烈运动的健康青年人 , 比如在夏季参训的官兵、运动员、消防员、建筑工人等 。
而经典型热射病常见于年幼者、孕妇和年老体衰者 , 或者有慢性基础疾病或免疫功能受损的个体 , 通常是被动暴露于热环境引起机体产热与散热失衡而发病 。
高温高湿的气候和高强度体力活动是导致热射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 。
医生提醒:
出现中暑 , 及时处理最为关键
热射病并不是一蹴而就的 , 实际上 , 热损伤因素作用于机体 , 引起一系列病理生理变化 , 是有一个由轻及重的连续过程 , 包括先兆中暑、轻症中暑和重症中暑 , 统称为热致疾病 。 而热射病 , 则是最为严重的重症中暑 , 只要在中暑前期及时处置和治疗 , 可最大程度地避免热射病的发生 。
“先兆中暑 , 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下 , 出现了头痛、头晕、多汗、乏力、注意力不集中等情况 , 这时候要迅速转移到阴凉的地方 , 避免阳光直射 , 并且要及时地补充水分和盐分 , 可以有效缓解 。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急诊科主治医师蒋臻解释说 , 先兆中暑如果没有及时发现和处理 , 就会进展到轻症中暑 , 在先兆中暑的基础上出现体温明显增高 , 往往>38℃ , 伴面色潮红和大量出汗 , 严重者出现脸色发白、冒冷汗、站立不稳等虚脱表现 。 此时 , 轻度中暑若得到及时治疗和处理 , 仍能很快缓解病情 , 但如果未引起重视 , 发展到重度中暑 , 病情就会急转直下并预后不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