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日六月十八入伏,无论穷富,记住“三吃三不做”,分别指的是啥

后日是农历的六月十八庚午日 , 也是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 , 也就是入伏的开始 。 那么入伏到底有什么含义?有啥习俗?老人说:后日六月十八入伏 , 无论穷富 , 记住“三吃三不做” , 分别指的是什么?
后日六月十八入伏,无论穷富,记住“三吃三不做”,分别指的是啥
文章图片
入伏有何含义?
从小暑到立秋之间是未月 , 未月是夏季和秋金的交替之时 , 也就是火气逐渐隐藏入土 , 金气逐渐显现之时 。 如果此时金气伏藏不起 , 也就代表着火气强旺而压制了金气 , 所以《释名》中说:“伏者何?金气伏藏之日 。 金畏火 , 故三伏皆庚日” 。
意思就是未月本该是金气逐渐显现的月份 , 却被火气压制而不得不伏藏 , 金气不升反降也就代表着火气强旺 。 火代表夏季的炎热 , 金代表秋季的凉爽 , 人们常说“金风送爽” , 指的就是秋风 , 秋季属金为少阴 , 少阴伏藏则天气炎热 。
后日六月十八入伏,无论穷富,记住“三吃三不做”,分别指的是啥
文章图片
所以未月的第一个庚日就是初伏的开始 , 第二个庚日就是中伏的开始 , 如果未月有三个庚日 , 那就有两个中伏 。 申月是秋季的第一个月 , 秋季金气当令 , 如果金气依然伏藏不起 , 就为末伏的开始 , 也就是申月的第一个庚日是末伏 。
由此可见 , 入伏的意思就是金气本该活跃之时 , 却被火气压制而不得不伏藏 , 是以金气的伏藏来反衬火气的强旺 。 就像是金气被火制伏了一样 , 所以“伏”字就是一条狗被人制伏了 , 服服帖帖地趴在身边不动 。
《月令采奇》中说:“秋以金代火 , 金畏火 , 故至庚日必伏 。 伏者何也?金气伏藏之日也” 。 俗话说:“强龙不压地头蛇” , 假如地头蛇被压制得服服帖帖 , 也就反衬出龙的力量更强 。 未月的金气就像地头蛇一样 , 却被远道而来的火气压制 , 同时反衬出火气更强 , 天气更热 。
后日六月十八入伏,无论穷富,记住“三吃三不做”,分别指的是啥
文章图片
入伏“三吃”分别指啥?
一、吃伏
入伏代表着一年中最热的天气开始了 , 俗话说:“小暑大暑 , 上蒸下煮” , 此时正处于高温高湿之时 , 特别是南方湿气重 , 所以每到入伏这一天 , 人们主要的食物都是以排除湿气为主 , 其中有一样为“酒爆子叫鸡” , 就是入伏那一天的主要食物 。
也就是用度数较高的谷酒 , 再加上最好的麻油 , 用来做鸡肉吃 。 这一天的鸡肉与以往不同 , 要家里的男主人亲自下厨 , 不仅要关好厨房之门 , 还要穿长袖长裤 , 甚至还要将裤腿扎紧 , 在吃的时候也是一样 , 其目的就是要吃得大汗淋漓 , 以逼出湿气 。
俗话说:“起伏一只鸡 , 一年好身体” , 当然除了鸡肉之外 , 入伏也是吃“伏羊”和“伏狗”的节日 , 于是就有了“荔枝狗肉节”和“伏羊节” 。 俗话说:“伏羊一碗汤 , 不用开药方” , 这些都是热性食物 , 反映着古人以热制热的思想 。
后日六月十八入伏,无论穷富,记住“三吃三不做”,分别指的是啥
文章图片
二、吃面
入伏代表着最热的天气就要开始了 , 所以人们在除湿的同时 , 也要除热止渴 。 俗话说:“头伏饺子二伏面 , 三伏烙饼摊鸡蛋” , 这些都是面食 , 也就是小麦做成的 , 而小麦的主要作用就是除热止渴 。
《荆楚岁时记》中说:“六月伏日 , 并作汤饼 , 名为辟恶” 。 有些地方还会将面粉炒熟 , 然后用水加糖拌着吃 , 可解烦热 , 实大肠 。 人们之所以在入伏当天要吃一些好的食物 , 除了排除湿气之外 , 还可以补充营养 , 谓之“贴伏膘” 。
后日六月十八入伏,无论穷富,记住“三吃三不做”,分别指的是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