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古交市宋家庄村:榛果香带动产业兴、生态美、百姓富

本文转自:太原日报
蝉噪林逾静 , 鸟鸣山更幽 。 古交市南端 , 盛夏的宋家庄村 , 榛林葱翠 , 绿水荡漾 , 展现出一幅幅宁静祥和的画卷 。 当前 , 宋家庄村依托独特的资源禀赋 , 发展以榛子采摘、田园观光、冷水鱼养殖、农产品初加工等构成的田园综合体 , 走出一条“生态美、百姓富”的乡村振兴路 。
“小金豆”敲开致富门
宋家庄村位于古交市邢家社乡南面 , 与清徐县接壤 , 是古交市的南大门 。 该村委会辖4个自然村(前宋、后宋、童子川、白岔沟) , 全村250多户 , 890余人 , 耕地面积2230余亩 , 是邢家社乡一个较大的村子 。
过去 , 这里因地处山区 , 气候偏寒 , 以土豆等耐寒性作物种植为主 , 种植收益低 , 村民常年外出打工 , 人均年收入不足3000元 , 耕地90%以上处于荒废状态 。
为了改变这一现状 , 宋家庄村党支部主动外出“取经” , 根据村庄气候、土壤地力等条件 , 积极寻找适合本村发展的种植项目 。 2018年 , 村党支部通过实地走访了解、集体分析研讨、技术风险评估、专家团队指导后 , 确定打造万亩生态园、榛子种植基地 , 在适宜榛子种植的沙壤土上大力种植大果榛子 , 让旧日“沉睡”的撂荒地重新焕发出活力 。
宋家庄村党支部书记张二小说 , 村党支部主导成立合作社 , 以集体经济组织占股60%、农民土地入股占40%的方式 , 混合经营榛子种植项目 , 构建村集体和群众利益共同体 , 并实施改河、挖沟、排洪、修路等措施 , 以提高土壤地力 , 改善种植条件 , 从而实现大果榛子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种植 。
目前 , 宋家庄村累计种植榛子1200余亩 , 种植榛子树苗5.5万余棵 , 雇佣专职经营管理队伍悉心培育、精心呵护 , 预计盛果期亩均效益达万元以上 , 成为村内稳定的经济收入之一 。
“绿村庄”舒展美画卷
青山掩映下 , 干净整洁的街道蜿蜒延伸 , 色彩鲜艳的文化墙如诗如画……行走在宋家庄村 , 依山傍水的环境、清新宜人的空气 , 让人心情格外舒畅 。
宋家庄村四面环山、森林茂密、水源充足 。 为留得住“乡愁” , 全村上下开始建设“绿色”村庄 , 改善人居环境 。 以村庄绿化美化为切入点 , 推进村内道路、闲置空地和公共场所普遍绿化;农户房前屋后和庭院基本实现绿化 。 同时 , 对闲置的旧学校房屋进行了全面修缮 , 使得村党支部、会议室、党员活动室等一应俱全 , 党支部的软件、硬件焕然一新 。
如今 , 石头房、石碾子、石子路、农耕文化墙承载着几代人的记忆 。 树木椅、观景亭、篱笆墙、“榛山绿水”广场散发着现代文明的气息 。 古村落原貌与现代文明建筑在这里完美融合……一个风景如画、宜居宜业的美丽乡村呈现于眼前 。 “村子变美了 , 路也好走了 , 串门更方便了 。 ”村民老宋说道 。
张二小说 , 接下来 , 村里将继续加大美丽乡村建设力度 , 同时 , 调动广大村民参与农村绿化建设工作的积极性 ,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 提高村民生活品质 。
“心有数”打造综合体
童子川是宋家庄村的一个自然村 , 这里紧邻太原国有林场 , 植被丰富 , 被称为古交市的“天然氧吧” 。
今年以来 , 宋家庄村以发展全域旅游为契机 , 借助童子川植被丰富及传统村落等优势资源 , 整合力量、盘活资源 , 规划民宿产业 , 发展山村“美丽经济” 。 张二小说 , “望得见山、看得见水、留得住乡愁” , 民宿为越来越多游客提供了颇具情怀的旅游方式 。
与此同时 , 借助山下丰富的水资源 , 该村虹鳟鱼养殖场项目也正在积极筹建中 。 “虹鳟鱼属于冷水鱼 , 我们这里水温低正好适合养 , 而且市场价格高 , 对村集体经济也能有个好的收入 。 ”张二小心中有数地介绍 , 村党支部依托村里的合作社 , 因地制宜发展虹鳟鱼养殖产业 , 目的就是引领村集体经济持续壮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