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传会“致癌”的四种蔬菜,最好少吃?谣言!这3种食物才要少吃

中华美食博大精深 , 九大菜系 , 食材包罗万象;“炒,煮,烧,蒸,炸,煎,炖,焖,煲,烩,烤,卤” , 食材处理精益求精 。 中国民族 , 对美味的追求 , 是刻在骨子里的 。 但爱吃归爱吃 , “病从口入”的健康思想同样镌刻在国民骨子里 。
有一些无良媒体 , 为博眼球 , 会借着国民对“吃”的喜爱和关注 , 编撰一些耸人听闻的谣言 , 比如2019年 , 一则名为《卫生组织曝:4种蔬菜已被拉入致癌名单 , 记得劝家人少碰》的文章 , 被家中长辈发送到各大社群和他们的朋友圈内 , 一时间 , 谣言纷飞……
网传会“致癌”的四种蔬菜,最好少吃?谣言!这3种食物才要少吃
文章图片
一、网传会“致癌”的四种蔬菜
1、蕨菜
蕨菜是不少人爱吃的常见蔬菜 , 在我们国家 , 可以食用的蔬菜多达一百多种 , 经常被食用的“荚果蕨、乌毛蕨、菜蕨、紫萁等”是明确的没有致癌物质的 。
有毒性的仅有“蕨”这一属 , 但无论是长江流域、东北地区额 , 还是华南、台湾等地区 , 他们经常食用的紫萁、荚果蕨、猴腿蹄盖蕨、乌毛蕨、菜蕨、鸟巢蕨等 , 都没有报道说对人体有害 。
网上流传中的“会致癌的阙菜”指的是“阙” , 这种蕨被欧洲学者发现含有原蕨苷成分 , 这种成分已被世卫组织评为2B类致癌物 , 确实能增加致癌风险 。
但是 , 蕨菜中的原蕨苷是很容易被高温破坏掉的!而中国人处理蕨菜的时候 , 一般会多次焯水 , 高温加热烹饪 , 这种做法能大大降低蕨菜的致癌性 。
总的来说 , 食用蕨菜的时候 , 需要多焯水几遍 , 烹饪煮熟 , 不大量食用 。
网传会“致癌”的四种蔬菜,最好少吃?谣言!这3种食物才要少吃
文章图片
2、娃娃菜
娃娃菜算是国民非常爱吃的美食 , 无论是烧烤、麻辣烫、火锅、家常菜 , 都缺不了娃娃菜的参与 , 我国也有一道跟娃娃菜有关的知名美食 , “高汤娃娃菜” 。 娃娃菜都能致癌 , 震惊了不少爱吃娃娃菜的人士 。
其实 , 网传的“娃娃菜致癌“ , 跟一则采访人员暗访的不良商家用甲醛浸泡娃娃菜的现象有关 。 娃娃菜本身没有任何致癌成分 。
甲醛被世卫组织列为1类致癌物 , 味道比较刺激 , 一旦吸入过量 , 对人体的损伤极大 。 我国公布的《食品中可能违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和易滥用的食品添加剂名单》明令禁止将工业甲醛用于食品加工中 , 所以 , 在娃娃菜中添加甲醛 , 属于违法行为 。
一般来说 , 检验及格后的进入正规超市或者菜市场的娃娃菜 , 是不会有甲醛的 。 就算真的有因检验机关尸位素餐 , 而导致市场有“甲醛娃娃菜” , 因为甲醛易溶于水的特性 , 只要将娃娃菜充分清洗 , 甲醛的浓度和含量也会大大降低 , 致癌风险很少 。
3、西葫芦
首先需要明确一点 , 西葫芦本身并不含致癌物质 。 但是网传的“高温爆炒后 , 西葫芦会释放出致癌物丙烯酰胺”这一说法 , 有一定依据 。
据中国农业大学副教授范志红介绍“只要食物中同时含有碳水化合物(淀粉、糖)或脂肪 , 以及蛋白质(氨基酸或氨基酸降解产生的胺类)等 , 那么无论是什么样的烹饪方式 , 在高温条件 , 都会发生’美拉德反应’ , 而丙烯酰胺正是这种反应的副产物 。 ”
丙烯酰胺已被国际癌症机构列为第二类致癌物 , 但需要明确一点 , 目前的研究中并没有确认丙烯酰胺的摄入量、相关生化标志物水平与多种癌症风险之间的关联 , 所以不能说只要食用了会产生丙烯酰胺的食物 , 就会增加致癌风险 。
网传会“致癌”的四种蔬菜,最好少吃?谣言!这3种食物才要少吃
文章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