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TACs:学术界和产业界的巨大机遇

作者:BiG生物创新社
前言
目前临床上使用的大多数药物其治疗方法都是基于小分子的 , 并利用“占据驱动”作用模式抑制蛋白的功能 , 发挥治疗疾的作用 。 不同于传统的小分子抑制剂和拮抗剂 , 蛋白降解技术由于其能够诱导治病靶蛋白的降解 , 近年来迅速发展 , 为新药研发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 并不断成为新药研发中的一大利器 。 PROTACs(Proteolysis-TargetingChimeras , 即蛋白降解靶向嵌合体)的概念最早在2001年由Crews等人提出 , 能够利用机体内天然存在的蛋白清理系统 , 降低蛋白水平而非抑制蛋白的功能 , 发挥治疗疾病的目的 。 PROTAC是一种异双功能分子 , 其结构看起来像哑铃一样 , 分子的一端连接结合靶蛋白的配体 , 一端连接E3泛素连接酶 , 中间通过合适的Linker相连 。 PROTAC降解靶蛋白是通过泛素蛋白酶体系统(UPS)实现的:PROTAC分子结合靶蛋白(POI)和E3连接酶 , 形成三元复合物 , 给靶蛋白打上泛素化标签 , 泛素化的蛋白被细胞内的蛋白酶体26S识别并降解 。
撰稿人|Summer
图1.PROTAC介导蛋白降解的机制
(SignalTransductTargetTher,7(1):181.)
2022年6月9日 , 清华大学饶燏教授团队在Nature旗下SignalTransductionandTargetedTherapy杂志上了发表了题为“PROTACs:greatopportunitiesforacademiaandindustry”的综述文章 , 详细介绍了近两年PROTAC技术的研究进展 , 总结了PROTACs靶向癌症、病毒感染、免疫疾病、神经退行性疾病相关的代表性新靶点 。
PROTACs:学术界和产业界的巨大机遇
文章图片
PROTACs:学术界和产业界的巨大机遇
文章图片
PROTAC新靶点研究进展
近20年来 , 特别是自2015年以泊马度胺(pomalidomide)为E3连接酶配体的dBET1PROTAC成功降解BET蛋白以来 , PROTAC领域迎来了快速发展期 。 近两年 , PROTAC相关研究论文得到了爆发式增长 。 2019年饶燏团队曾总结过当时已报道的40多个可被PROTAC降解的蛋白质靶标 , 截至2021年12月 , 可被PROTAC降解的蛋白质靶标增加至130多个 , 也就是2020年和2021年这两年新增的可被PROTAC降解的蛋白质靶标增加了约90个 , 涵盖癌症、免疫紊乱、病毒感染、神经退行性疾病等多个疾病领域 , 其中又以癌症领域的应用为主 。
PROTACs:学术界和产业界的巨大机遇
文章图片
图2.近两年PROTAC相关研究迅猛发展
(SignalTransductTargetTher,7(1):181.)
据不完全统计 , 基于PROTAC技术的不同降解剂可降解约54种激酶(kinases) , 占总靶标的45% 。 研究人员更倾向于选择激酶作为蛋白质降解的靶点 , 主要原因是大多数激酶具有已知且有效的抑制剂或配体 , 可以很容易地对其进行修饰以连接Linkers并保持足够的结合亲和力 。 此外 , 激酶具有深结合口袋 , 可促进PROTAC的结合 , 从而诱导激酶与E3连接酶相互作用 , 进而泛素化并最终降解激酶 。 而且 , 虽然激酶蛋白具有高度同源性 , 但PROTAC可以选择性地降解不同亚型的激酶 。
迄今为止 , 已发现的激酶有518种 , 它们参与了细胞的存活、增殖、分化、凋亡、代谢等多种生理调节过程 。 如下图所示 , 这些激酶根据其结构和功能可分为九类 , 即酪氨酸激酶(RTKs)、TKL激酶(TKLs)、STE激酶(STEs)、CAMK激酶(CAMKs)、AGC激酶(AGCs)、CMGC激酶(CMGCs)、非典型蛋白激酶(Atypical)、CK1激酶(CK1)和其他(Others) 。 其中红色标记的为已有PROTAC降解剂的人类可降解激酶 , 酪氨酸激酶(RTKs)和CMGC激酶(CMGCs)已被开发出PROTAC降解剂的最多 , 分别有19个和14个 , 占据总数的一半以上 。 而CK1激酶(CK1)和CAMK激酶(CAMKs)还没有开发出一个PROTAC降解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