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罗甸:一地多收有“妙招” “藏粮于技”结硕果

本文转自:人民网-贵州频道
夏初 , 位于在罗甸县逢亭镇祥脚村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示范基地里人头攒动 , 由省农作物技术推广总站、省农科院油料研究所专家组成的测产小组正进行田间测产 , 现场一派喜人的丰收景象 。
贵州罗甸:一地多收有“妙招” “藏粮于技”结硕果
文章图片
在罗甸县逢亭镇祥脚村 , 村民将新采收大豆进行分拣 。 班方智摄
“玉米亩产达到950公斤 , 大豆单产380公斤 , 实现了增收增产的目标 。 ”省农作物技术推广总站站长冯泽蔚宣布结果 。 数据显示 , 祥脚村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示范点亩产值达4200余元 。
一地多收有“妙招” , 罗甸给出可行方案 。
贵州罗甸:一地多收有“妙招” “藏粮于技”结硕果
文章图片
在罗甸县逢亭镇祥脚村 , 村民将新采收的大豆进行冲洗 。 班方智摄
今年初 , 为实现“玉米不减产 , 种植一茬豆 , 同一地块大豆、玉米共生 , 达到一季双收”的目标 , 罗甸县积极采取2+3的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和果园套种大豆等种植模式 , 最大限度发挥土地潜力 , 真正实现玉米、大豆的高产稳产 , 实现一地多收 , 助农增产增收 。
按照同一片种植区统一生产品种、种植模式、技术规范、田间技术指导服务原则 , 罗甸依托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农业企业等主体 , 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 。 目前 , 全县大豆种植面积5.8万亩 , 实现产量3700吨 , 产值2590万元 。
贵州罗甸:一地多收有“妙招” “藏粮于技”结硕果
文章图片
在罗甸县逢亭镇祥脚村 , 村民在田间收割大豆 。 班方智摄
“往年我们单一种植蔬菜 , 今年在政府的引导下 , 我们采用了大豆套种玉米复合种植 , 收入增加了不少 。 ”鸿源蔬菜家庭农场负责人潘昌碧是祥脚村的种植大户 , 今年流转了50亩土地进行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 , 大大提高了产量 。
藏粮于技 , 让科技赋能现代农业 , 罗甸正着力能打造增产之“钥” 。
贵州罗甸:一地多收有“妙招” “藏粮于技”结硕果
文章图片
新采摘的鲜食玉米 。 班方智摄
“通过高矮作物空间错位搭配 , 充分发挥边际效应 , 提高复种指数 , 同时 , 利用大豆根瘤菌的固氮作用 , 既利于种地养地 , 又利于大豆与玉米、果树等作物兼容发展 。 ”罗甸县农业综合技术服务中心副主任王文艳介绍 , 在技术指导方面 , 罗甸主要开展了如何选配品种、如何因地制宜进行缩株保密、如何分带施肥及病虫害防治等技术指导 , 有效提高了县、乡、村三级技术干部服务水平及种植主体的信心 。
近年来 , 罗甸以“稳粮、扩油、增效”为目标 , 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 , 通过推广优良品种、田间套种、合理密植、科学施肥等高产高效集成技术及推进撂荒地治理 , 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耕地“非粮化” , 为稳定粮食产能进一步夯实基础 。
贵州罗甸:一地多收有“妙招” “藏粮于技”结硕果
文章图片
在罗甸县逢亭镇祥脚村 , 农技人员在田间进行技术指导 。 班方智摄
罗甸不仅在田间实施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效果显著 , 而且在果园套种大豆同样取得成功 。 在沫阳村火龙果套种大豆示范点 , 毛豆亩产量达到276.42公斤 , 每亩可增加880元的收入 。
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无疑成为促进罗甸农业高质量发展 , 助推乡村振兴的有效路径 。
“一天可以采瓜两三万斤 , 预计这批蜜本南瓜产量30万公斤左右 , 产值30万余元 。 ”今年6月末 , 作为全县首批试种基地之一的沫阳镇访里村蜜本南瓜迎来丰收 。 据村支书罗圣三介绍 , 村里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的种植模式 , 并与贵州蔬菜集团签订保底回收协议 。 每天基地提供就业岗位30余个 , 村民不仅务工有收入 , 年底还有分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