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常态化下,如何守护血透患者的“生命线”?

本文转自:新民晚报
疫情常态化下,如何守护血透患者的“生命线”?
文章图片
慢性肾脏病患者不仅是新冠的易感人群 , 在疫情防控常态化下 , 患者的治疗也受到了影响 。 由于血透患者的肾功能已严重受损 , 体内水分和代谢废物难以通过肾脏排出 , 如果未能按时接受透析治疗 , 可能会导致电解质紊乱、代谢性酸中毒、心衰等严重并发症 , 危及患者生命 。 因此 , 应优化血透患者疫情常态化下的治疗策略 , 帮助患者实现长期规范管理疾病的目标 。
疫情下的他们
65岁的江青华(化名)2021年初因糖尿病合并肾脏病 , 开始接受每周一次的透析治疗 。 4月 , 浦东医院成为新冠阳性透析患者的定点医院以来 , 原先在浦东医院接受透析治疗的350位患者被安排到其他医院 。 江青华在护士长的协助下 , 被安排到了上海市浦东新区浦南医院 , 并在那里接受了一段时间的血液透析治疗 , 后二次转移 , 到曹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透析 , 然而他又突遇颈部血透管堵塞 , 无法进行血透 , 此时也没有医院可以进行手术 , 他只能先暂停血透 , 居家以腹透的方式维持透析 。
江青华的遭遇并非个例 。 复旦大学附属浦东医院肾内科主任金惠敏感慨道:“透析患者牵动着每一位医护人员的心 。 江青华是众多发生高钾血症并发症的患者之一 , 当他再回到浦东医院接受透析时 , 情况已经非常危重 , 还好及时得到了救治 。 ”
据金惠敏介绍 , 透析有两个主要目的 , 一是清毒素 , 二是脱水 , 患者一定要提高自律性 , 注意控制水分和钾的摄入 。 因为肾功能衰竭会导致钾离子的代谢障碍 , 而钾离子的生理范围很窄 , 在3.5-5.0mmol/L之间 , 一旦超过5.0mmol/L , 即为高钾血症 。 在我国慢性肾脏病(CKD)患者中 , 超半数的CKD5期患者易发生高钾 , 约57%的血液透析伴高钾血症患者会在1个月内出现高钾复发 , 致使心血管猝死风险增加38% 。 当有诱因存在时 , 如合并糖尿病、心力衰竭、使用引起高钾血症的药物等 , 高钾血症更容易反复发作 。 而高钾血症可能对心脏产生抑制作用 , 可能引发心律失常、甚至心脏骤停等危急情况 , 如未能及时治疗 , 严重高钾血症患者的死亡率可高达30% 。
“只有一个信念 , 那就是赶紧救人”
对于新冠阳性的血透患者来说 , 他们需要同时和凶险的慢性肾脏病并发症以及新冠病毒“赛跑” 。 金惠敏回忆道:“4月6日晚上是我们接定点病人的第一个晚上 , 来了三十几个新冠阳性需要透析的病人 , 并且有二十多个已经十几天没有透了 , 其中有一位患者喘得非常厉害 , 全程无法佩戴口罩接受治疗 , 虽然我们整个医护团队在刚接到通知时有点思想负担 , 但当患者出现在我们面前的那一刻起 , 一切负担都好像烟消云散了 , 我们只有一个信念 , 那就是赶紧救人 。 ”
“在接收阳性透析患者期间 , 我们更不能放弃任何一个我们自己的患者 , 护士长每天安排人一个个电话落实患者 , 护士长和社区也建了微信群 , 信息一夜不断 。 那段时间 , 医护人员每天几乎只能睡2个小时 , 从患者出行安排车辆接送 , 到具体安排到什么时间透析 , 每一个信息都要和患者核对清楚 , 这样患者安心 , 我们也更放心 。 ”金惠敏说道 。
50%左右的糖尿病患者会面临肾衰结局
2021年初 , 江青华的双脚开始出现水肿的迹象 , 本就患有糖尿病的他 , 以为这可能只是未休息好致使的脚部水肿 , 但随着水肿逐渐蔓延至双腿 , 并且尿液中出现明显泡沫 , 江青华及其妻子才意识到这是身体出现问题了 , 便紧急赶往了医院就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