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了30年的亚健康,从未被承认是一种病

「现在说自己亚健康的患者还挺多的 , 主要是一些压力大、生活节奏快的年轻人 , 还有一些孤独焦虑的老年患者 。 」
来自华西某三甲医院的李晓清医生(化名)坦言 , 亚健康已经成了医院里常能听到的说法 。
但面对那些焦急中主诉亚健康的患者 , 桌子另一侧的医生们在犹豫 , 是否要告诉患者:亚健康 , 其实并不是一个严谨的医学概念 。
并不准确的亚健康
关于「亚健康」 , 我们很容易在网络上找到它的起源和各种信息:
亚健康(Sub-health)源于上世纪80年代前苏联学者布赫曼(N.Berhman)提出的「第三状态」观点——人体除了健康状态和疾病状态外 , 还应当存在一个居于中间的健康状态 。 这个简略的概念后来渐渐演化为亚健康 。
一位发表过大量亚健康论文的教授曾定义 , 亚健康是不少人常有的不适感觉 , 表现在躯体、心理和情感方面等 , 它们「不属于健康的范畴 , 但是又没有达到一定要去医院看医生的程度 , 不是人们通常所理解的疾病」 。
在一篇系统性研究亚健康的流行病学文献中 , 列举了四十余项涵盖广泛的亚健康表现 , 包括疲劳、睡眠质量不好、腹胀、头昏沉、心慌、胸闷、注意力不集中等 。
据说WHO也曾发布调查结果称 , 全球仅5%的人真正健康 , 20%的人患病 , 剩余75%的人则处于亚健康状态 。
治了30年的亚健康,从未被承认是一种病
文章图片
关于「WHO亚健康状态全球调查」的论文截图图源:参考文献1
但如果我们试图信息进行溯源 , 便会发现盲点 。
作为亚健康起源的前苏联学者布赫曼 , 在各类学术资料库以及搜索引擎中都难以查询到相关人物 。
而WHO提出的「75%的人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信息在其官网上也无法找到——北京协和医学院的黄建始教授也曾深究过这个问题 , 但最终也表示没有找到这个数据的一手来源 。
治了30年的亚健康,从未被承认是一种病
文章图片
协和教授也无法找到这个数据的一手来源图源:参考文献2
如果我们在常用文献资料库搜索亚健康或Sub-health , 会发现极少有中国以外的学者会发表亚健康主题的论文 。
此外 , 在世界卫生组织最新推出的国际疾病分类(ICD-11)的目录中也无法找到亚健康词条 。
治了30年的亚健康,从未被承认是一种病
文章图片
ICD-11中无法查询到「亚健康」相关内容图源:ICD-11官网
被利用的亚健康:2年诈骗超1亿
事实上 , 亚健康的起源没有确凿的证据 。
据新华社2019年的报道称:上世纪90年代 , 青岛某药业公司研发了一款保健品饮料 , 定位是「抗疲劳、防健忘、治失眠、通排便……」 。 为了营销产品 , 他们找到一位当地的医学教授 , 出资请他研究出能帮助产品销售的「科学依据」 。
于是这位教授便创造了亚健康的概念 , 使这家企业可以以改善亚健康为卖点开始售卖自家产品 , 并使得亚健康的概念在保健品市场逐步流传 。
谈到使用亚健康为卖点的保健品 , 黄建始教授曾表示 , 「亚健康的厉害之处在于 , 它描述的所有症状几乎每个人多多少少都有一些 , 而这些商人推销的保健品则能够『包治』这种症状」 。
北京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成立约20年 , 注册资本1亿元的老牌公司 。 在官网上介绍的一款名叫「XXX肽」的产品介绍中就宣称:「这种病医院检查不出来 , 也解决不了——它叫亚健康」 , 这款产品可以抑制病变细胞、激活沉睡细胞 , 从而治疗「亚健康状态」 。
治了30年的亚健康,从未被承认是一种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