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瓶冰饮夺走19岁少年的命 为啥中西医都建议夏天少吃冰

一瓶冰饮夺走19岁少年的命 为啥中西医都建议夏天少吃冰】本文转自:天目新闻
浙江持续开启高温模式 , 火辣辣的天气让各类冷饮、棒冰一时间成了宠儿 。 然而 , 夏天吃冷饮需警惕 , 福建一名19岁男孩运动后拿起一瓶冰饮料一口气喝完 , 结果胸闷、胸痛 , 突发急性心肌梗死 , 经抢救无效死亡 。 人们惋惜一个年轻生命逝去的同时 , 也不禁发出疑问:一瓶冰饮料怎么会引发急性心梗?
一瓶冰饮夺走19岁少年的命 为啥中西医都建议夏天少吃冰
文章图片
图片来自视觉中国
一瓶冰饮为何引发急性心梗?
在很多人的认知里 , 寒冷的冬季是心肌梗死的高发季 , 而正常情况下 , 夏天心梗的发作率会明显下降 。 但是 , 如果是一些非常不正确的操作 , 比如喝大量的冷饮 , 也会增加突发心梗的概率 。 浙江医院心血管内科副主任杜常青主任医师解释说 , 因为在夏季气温高时 , 人体血管处于扩张状态 , 如果在剧烈运动后 , 马上喝大量温度极低的冷饮 , 或是即刻吹空调、洗冷水澡 , 在这些刺激下就可能导致全身血管立即收缩痉挛 , 血压突然升高 , 血液黏稠度增高 , 出现凝血 , 引起血管堵塞 , 诱发心绞痛和心肌梗死 。
如今 , 越来越多年轻人患急性心梗 , 杜常青表示 , 大量吸烟、经常熬夜、缺乏运动、饮食不规律等危险因素 , 是心脏的“隐形杀手” 。 他提醒 , 夏季室内空调温度不宜太低 , 特别是有办公室午睡习惯的人群 , 温度设定过低增加心梗的风险;平常怕冷的人 , 在空调房内 , 应适当加衣;不要暴饮暴食 , 海鲜等性寒的食物少吃;过劳、过度体育活动 , 以及情绪过度紧张、激动、愤怒等 , 都可使心脏负担加重 , 增加心肌耗氧 , 诱发心梗 。 在日常生活中 , 劳累时也不要马上洗澡 , 休息一会儿恢复一定体力后再洗 , 也可在浴室里放个小板凳 , 坐着洗澡 , 这样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发生心肌梗死的风险 。
“年轻人应重视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早期筛查 , 在医生指导下及时调整自己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 。 ”杜常青建议 , 如果发生胸闷、胸痛、心悸、气短、乏力、头晕等症状 , 应立即停下手头的事情进行休息 。 如症状持续十余分钟不能缓解 , 应前往医院急诊科就诊 。
为啥中医建议“少吃冰”
在中医眼中 , 不仅剧烈运动后不能喝冷饮 , 夏天平时也要尽量少吃冰 。 夏天吃冰有什么不好?
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治未病中心董贤慧医师说 , 从中医的角度看 , 夏季阳气浮越在外 , 胃中虚冷 , 这个时候进食寒凉的食物 , 进一步损伤脾胃的阳气 , 增加脾胃的负担 , 引起脾胃的不适 。 特别是小孩 , 还处在生长发育阶段 , 胃粘膜还相当娇嫩 , 经不住过冷或者过热的刺激 , 过多的食用冷饮会很容易造成幼儿胃粘膜的损伤 。
“夏季原本是‘养阳’的好时机 , 此时人体阳气达到最旺盛的时候 , 培补阳气能让人体抵抗力更强 , 冬天少生病 。 但如果此时常喝冷饮 , 则是耗伤阳气 。 阳气不足让人面色发白、精神不振、胃肠道消化能力下降 , 长此以往会使人免疫力下降 , 容易感染疾病 。 ”董贤慧说 。
另外 , 由于冰冷食物的刺激 , 消化道血管会急速收缩 , 升高血压 , 这对于原本就有高血压、冠心病、动脉硬化等心脑血管问题的人来说 , 非常容易诱发病变 , 加重病情 。 而且很多冰饮也属于高糖高热量食物 , 经常喝容易形成高血糖、高血脂等 , 加大患心脑血管疾病风险 。
一方面 , 多吃冰冷食物容易伤脾胃 , 脾胃虚弱会使得湿浊更加滞留于人体各器官组织内 , 造成虚胖;另一方面 , 高糖高热量的冷饮也是导致肥胖的主要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