洮南:培育特色产业,打造乡村振兴“新引擎”

本文转自:吉林日报
洮南:培育特色产业,打造乡村振兴“新引擎”
文章图片
七月的洮南大地生机盎然 , 在奔流的洮儿河、蛟流河等水系滋润下 , 黑土地上的农作物正在茁壮成长 。 2021年洮南市粮食产量首次迈入吉林省前十产粮大县行列 , 今年以来 , 洮南市在守好“粮袋子”的同时 , 不断探索做优做强特色现代化农业 , 努力实现农村产业融合发展 , 多方位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 。
洮南:培育特色产业,打造乡村振兴“新引擎”
文章图片
紧盯“现代农业” , 谋划富硒水稻产业
走进洮南市福顺镇庆茂村 , 眼前一片片稻田如同绿色的“地毯”铺陈开来 , 一派丰收的好兆头 。
“我今年种植的水稻现在看着和普通的水稻没有太大区别 , 但这些水稻可不简单 , 这都是按照去农药、去化肥、零农残、无公害标准试种的富硒水稻 , 它除了留存普通水稻的全部营养成份 , 还具有保护心脏和延缓衰老、提高人体免疫力等多种特殊保健功能呢!”福顺镇庆茂村村民盛东波说 。
富硒农业属于功能性农业 , 是我国现代农业发展中一支具有特色的新兴力量 , 发展富硒产业洮南自然条件得天独厚 。 2003年 , 吉林省地质调查院根据1:25万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 , 在洮南市发现富硒土地9处 , 总面积约227.83平方公里 , 主要集中在洮南市福顺镇全域以及野马乡、那金镇等乡镇部分区域 。
“我们村今年共推广试种富硒水稻200公顷 , 目前长势都很好 , 村民也很认可 , 明年我们还将进一步加大力度推广富硒水稻种植 , 让有限的土地 , 发挥更大的效益 , 让村民的收入越来越高 。 ”福顺镇庆茂村党支部书记张和说 。
近年来 , 洮南市正探索通过“建基地、引技术、抓园区、塑文化、创品牌”等五大措施 , 建设集生产、加工、研发、贸易于一体的国家重点富硒产业集聚区 , 打造中国乃至世界的硒文化体验中心与科研基地 , 实现从富硒农业到富硒产业的转变 , 将洮南市打造成“吉林富硒现代产业发展示范区”和“中国东北首个富硒产业区” 。
洮南:培育特色产业,打造乡村振兴“新引擎”
文章图片
发挥“传统优势” , 做强杂粮杂豆产业
蛟流河乡是洮南市及周边杂粮杂豆交易集散地 , 乡内有多个交易市场 , 这里的农户也有种植杂粮杂豆的传统和积极性 。
“今年 , 我在自家和流转的土地上种了8公顷大豆 , 现在长势都很好 , 有的都已经结角了 , 相信今年又会获得一个大丰收 。 ”蛟流河乡光荣村村民张为说 。
洮南市杂粮杂豆种植历史悠久 , 农民具有丰富的种植经验 。 洮南市现有杂粮杂豆行业的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4家 , 农产品地理标志9个 , 白城公共品牌(洮南绿豆)1个 , 杂粮杂豆交易市场3个 , 年交易额10亿元 , 带动洮南市及周边三省一区杂粮杂豆种植面积600余万亩 , 营销网络覆盖国内12个省、市 , 产品远销欧美、东南亚、日本、韩国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 , 杂粮杂豆注册商标已达156个 。
近年来 , 洮南市以打造杂粮杂豆产业集群、促进乡村产业振兴为目标 , 按照“规划科学、布局合理、主业突出、特色明显”的要求 , 努力实现杂粮杂豆产业集群良种化、标准化、产业化、市场化水平稳步提升 , 充分发挥传统产业优势 , 并持续做大做强 , 助推百姓增收致富 , 乡村振兴发展 。
洮南:培育特色产业,打造乡村振兴“新引擎”
文章图片
活用“房前屋后” , 发展庭院经济产业
为进一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 促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 洮南市充分发挥庭院经济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作用 , 努力把“小庭院”打造成“大产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