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援青医生邱筱炜:“好曼巴”让高原牧区群众“心”安

本文转自:中国新闻网
上海援青医生邱筱炜:“好曼巴”让高原牧区群众“心”安
文章图片
图为邱筱炜正在仔细查看患者的影像报告 。 上海市援青干部联络组供图
中新网西宁7月23日电题:上海援青医生邱筱炜:“好曼巴”让高原牧区群众“心”安
中新网采访人员李江宁
2019年7月 ,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卢湾分院心内科邱筱炜与其余三位来自不同单位的医师满怀热忱对口帮扶青海 , 成了果洛藏族自治州人民医院的第一批援建专业型人才 。
地处三江源核心区的果洛州位于青海东南部 , 地处巴颜喀拉山脉以北的黄河源头 , 平均海拔4200米以上 。 初到高原 , 恶劣的气候条件、陌生的生活和工作环境、截然不同的语言等众多因素成为困扰邱筱炜的问题 。 还没来得及适应这一切 , 邱筱炜就遇到了“紧急情况” 。
“当天医院里有患者因为阑尾穿孔需要紧急手术 , 术前准备时做了心电图 , 结果心电图电脑报告显示为‘急性前壁心肌梗死’ , 当时医院里没有能出具心电图报告的医生 , 单纯靠机器出具报告 , 要做手术的外科医生拿着这张心电图束手无策 , 赶忙跑来找我 , 我看完之后发现其实并不是心梗 , 外科医生也安心完成了手术 。 ”邱筱炜回想起这件事 , 仍旧记忆犹新 。
没过几天 , 一位门诊医生再次向邱筱炜求助 。 原来是门诊医生接诊了一位因心梗安装了心脏支架的患者 , 患者自行停药后再次突发胸痛 , 进行心电图检查后 , 门诊医生还是无法确定疾病严重程度 , 便跑来询问“上海专家” 。
上海援青医生邱筱炜:“好曼巴”让高原牧区群众“心”安
文章图片
图为邱筱炜(左二)正在查房 。 上海市援青干部联络组供图
仔细看完心电图后 , 邱筱炜发现患者的情况非常危急 , 立马要求患者住院留观 。 果然在办理住院手续期间 , 患者胸痛持续加重 , 邱筱炜在医院缺乏心导管室支持的条件下 , 果断予溶栓治疗 。 其间 , 他一直守在患者床旁 , 一边密切注视着心电监护仪和患者生命体征 , 随时准备心脏骤停的抢救 , 一边嘱咐患者和家属注意事项 , 并抚慰其情绪 。 直至溶栓成功 , 患者胸痛症状明显缓解 , 他才安心下班 。
这两件事也让邱筱炜敏锐地捕捉到果洛州人民医院亟待解决的问题 。 “虽然这里是果洛州最大的医院 , 但当时医院里只设有大内科和大外科 , 并没有心内科的专科门诊和医生 , 更没有能出具心电图报告者 。 ”邱筱炜说 , “当地藏族群众由于气候条件 , 以及高糖、高油、高盐的饮食习惯等因素 , 心血管病人非常多 , 当地非常急需心血管专科 , 许多病人不得不到600公里外的省会西宁转诊治疗 , 不仅经济成本高 , 还耗费时间和精力 。 ”
在接诊过程中 , 邱筱炜发现当地患有心血管急症疾病的患者中 , 心肌梗死比重很大 。 2019年以前 , 果洛州急性心肌梗死的病死率较高 。 “在上海 , 病人的患病年龄相对较晚 , 但这边的患者更年轻化 , 二三十岁的患者也很常见 。 ”邱筱炜说 , 由于当地群众就医意识薄弱 , 往往症状非常明显后才去医院 , 而此时病情常常已经非常危急 。
在邱筱炜和援青团队的努力下 , 现如今 , 果洛州人民医院已成立心血管医疗团队 。 3名“90后”医生在邱筱炜的培养下 , 已成长为可以“独挑大梁”的心内科专科医生 , 对高血压、心肌病和心力衰竭等心血管常见疾病的诊治规范具有更为系统的认识 , 并具备抢救急重症冠心病、致命性心律失常和危重心力衰竭等心血管急重症的能力 。
上海援青医生邱筱炜:“好曼巴”让高原牧区群众“心”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