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吃了这个菜,闺蜜俩齐中毒

本文转自:光明网
距离误食毒蘑菇已过去10多天
闽侯的一对中年好闺蜜
林女士和王女士还双双躺在
福建省第三人民医院的病床上
接受血液透析等治疗
别看她们误食的蘑菇一身素白
好像无毒
其实竟是一种剧毒蘑菇——锥鳞白鹅膏
警惕!吃了这个菜,闺蜜俩齐中毒
文章图片
两人误食的毒蘑菇(医院供图)
夏季炎热多雨
各种野生蘑菇疯长
福建省农科院食用菌研究所
所长曾辉提醒
可别以“貌”取菇
看着好看就采来吃
7月10日 , 林女士和王女士结伴去永泰爬山 , 看到树下有4朵野生的白色蘑菇带着露珠 , 特别诱人 , 外形很像市面上卖的鸡腿菇 , 就采下来 , 当晚到农家乐吃饭时 , 请老板洗了洗、切成片 , 炒来尝鲜 。
“我们一人吃了几片比较嫩的 , 那味道真鲜美 。 ”躺在病床上的林女士回忆 。
然而 , 次日开始她俩都出现
恶心、呕吐的症状
而且几乎没有尿意、一天都排不出小便
她们才想到那天吃的蘑菇可能有问题
症状持续到7月13日
她们到福建省第三人民医院看急诊
经抽血检查发现
两人的肝、肾功能都急性衰竭了
多项肝、肾功能指标严重飙升
警惕!吃了这个菜,闺蜜俩齐中毒
文章图片
林女士和王女士(第一帮帮团视频截图)
王女士提供了当时采蘑菇时拍的照片
采访人员请福建省农科院食用菌研究所
所长曾辉鉴别
曾所长说 , 这并不是食用菇
而是少量摄入就可中毒的
毒蘑菇“锥鳞白鹅膏”
曾所长介绍 , 白鹅膏是一类有毒真菌的总称 , 锥鳞白鹅膏菌是其中一种 , 菌盖上有角锥状鳞片 。 白鹅膏菌在我国东南沿海多省广泛分布 , 毒性强 , 能对人体的肝、肾以及中枢神经系统等造成严重损害 , 引起多器官衰竭 。
“像这种野生蘑菇中毒 , 一般都会引起消化道症状或肝、肾功能损伤等 , 医学上一般没有特效药 , 只能对症处理 。 但是若不及时干预 , 蘑菇的毒素和身体代谢的废物积在体内排不出去 , 后果可能不堪设想 。 ”福建省第三人民医院肾病科副主任医师魏丽芳介绍 , 经过积极的保肝、保肾和一周三次的血液透析治疗 , 目前两人的病情明显好转 , 已经脱险 , 但还需要继续治疗 。
曾所长提醒
只要是野生蘑菇 , 最好都不要采、不要吃 。 一般人仅靠肉眼和根据形态、气味、颜色等外部特征 , 难以辨别食用菇和毒蘑菇 , 极易误食而引起中毒 。
对于毒蘑菇的辨认 , 还有几个误区
有人认为颜色鲜艳的就是有毒的 , 其实不然 , 例如这种致命白毒伞 , 全身素白 , 样子无害 , 却有毒;
也有人认为给蘑菇来个高温爆炒 , 有毒也会变没毒 , 这也不对 , 因为毒蘑菇毒性稳定 , 而且耐高温 , 高温烹煮并不能破坏其毒性;
还有人认为只要是无毒蘑菇就可以大胆食用 , 其实不然 , 生长环境的污染或未经高温烹煮 , 也可导致无毒蘑菇产生毒素 。
此外 , 蘑菇不能与酒同食 , 未煮透的蘑菇 , 会产生较低的毒素 , 若此时饮酒 , 乙醇会加剧毒素副作用 , 导致中毒 。
医生建议
警惕!吃了这个菜,闺蜜俩齐中毒】那么 , 一旦发生蘑菇中毒咋办?魏医生建议 , 可以饮用大量盐水或用手指、筷子催吐 , 然后立即上医院 。 一起食用过蘑菇的人 , 无论是否有中毒的症状 , 都应该就医 , 并且记住保留剩余的野生蘑菇样本给医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