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和专家:骨质疏松是一种可防可治的疾病


王璐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张茜
7月24日至7月30日是全国老年健康宣传周 , 骨质疏松是对中老年健康构成严重威胁的慢性疾病 。 骨质疏松是一种老化的自然现象吗?让我们一起跟随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李梅副主任来了解下骨质疏松 。 她表示:“骨质疏松是一种老化的自然现象不同 , 这其实是一种可诊断、可治疗的疾病 。 即使确诊骨质疏松的患者 , 在经过有效的药物治疗和健康管理后 , 也是可以得到治疗并降低骨折发生率的 。 ”
李梅介绍 , 40岁以后 , 人体的骨量往往就开始走下坡路了 。 据流行病学调查研究显示 , 我国65岁以上的人群中女性骨质疏松患病率超过了50% , 男性超过了10% 。 女性患病比例高的原因主要是男性在青年阶段达到的骨量峰值比女性高 , 同时女性绝经后存在雌激素水平下降 , 绝经后5-10年呈现快速的骨丢失状态 , 但骨质疏松症所导致的骨折发生率 , 在男女两性是接近的 。 所以40岁之后 , 大家就要开始重视骨骼健康 , 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症了 。
如何判断是否患有骨质疏松呢?
首先 , 患者如在轻微外力下就发生骨折了 , 这时可考虑已经罹患了重度骨质疏松症;此外 , 对于没有发生骨折的中老年人 , 可通过双能X线骨吸收仪测量的骨密度来判断是否患有骨质疏松 。
李梅表示 , 骨质疏松作为一种慢性疾病 , 患者需要进行长时间、持续性药物治疗 。 骨质疏松治疗药物的研发已经走过了40多年的历史 , 现在临床上已有多种药物 。 骨质疏松的基础治疗药是钙剂和维生素D , 在此基础上 , 还有抑制骨头丢失、促进骨头形成以及双重作用的三大类药物 。 骨头中含有丰富的钙质 , 使得骨骼有硬度 , 所以钙剂是治疗基石 , 但仅仅补充钙剂是不足以增加骨密度、降低骨折率的 。 补充钙和维生素D后 , 如在医生指导下联合使用了强有效的抗骨质疏松药物 , 骨密度是可以增加的 , 骨头会变得结实 , 骨折风险也会明显下降 。
她解释 , 钙的选择首先要看钙元素的含量;其次看钙片的类型 , 如碳酸钙、葡萄糖酸钙、乳酸钙等 。 正常情况下人体每日需要的钙元素为每天1000mg , 除了饮食摄入外通常还需额外摄入钙元素500-600mg 。 现在临床中较多用碳酸钙 , 因为它的含钙量较高 , 如摄入葡萄糖酸钙、乳酸钙等其他形式的钙剂也是可以 。 此外 , 也可以选择从饮食中摄入足够的钙质 , 含钙丰富的食物有牛奶、豆浆、虾皮、虾酱、深绿色蔬菜等 。
但值得注意的是 , 她强调:“大量喝骨头汤补钙是不对的 , 骨头中的钙往往是难以溶解的 , 且骨头汤中往往有很多脂肪和嘌呤 , 对健康不利 。 ”
她提醒 , 补钙的同时 , 还要重视补充维生素D 。 维生素D主要是皮肤在紫外线照射下合成的 , 建议大家要适量多晒太阳 。 同时老年人可以关注血清25-羟基维生素D的水平 , 如明显低下 , 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补充适量的维生素D , 才能让补钙更有效率 。
李梅表示 , 当前补钙方面还存在一些误区 , 比如有些人认为患有糖尿病和高血压老年人不能补钙 , 实际上是错误的 。 他表示 , 糖尿病患者往往会进行严格饮食控制 , 可能使得饮食摄入的钙不足 , 且糖尿病患者骨折风险增高 , 更要考虑加强骨质疏松的防控 。 “但有两种情况是不太适合补钙的 。 ”她说:“一是部分心力衰竭、正在服用洋地黄类强心剂的患者 , 二是高血钙、高尿钙的患者 。 ”
责任编辑:邱晨辉
【协和专家:骨质疏松是一种可防可治的疾病】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