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日之星ADC的下一战,联合疗法升维之争( 二 )


这项试验入组了20名经曲妥珠单抗联合紫杉烷治疗无效后的晚期转移性乳腺癌患者 。
在接受T-DM1联合K药的治疗后 , 在PD-L1表达<1的亚组中患者客观缓解率达到29% , 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2.9个月 , 而PD-L1表达≥1的患者 , 客观缓解率则达到了33% , 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8.7个月 。
明日之星ADC的下一战,联合疗法升维之争
文章图片
不过 , 并非所有ADC与免疫检查点联合都能收获更好的效果 。
在一项名为KATE2的临床试验中 , PD-L1与T-DM1的联合使用 , 就没能够给晚期乳腺癌患者带来更好的疗效 。
在这项实验中 , 与单独使用T-DM1相比 , PD-L1与T-DM1的联合方案给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的总生存期带来的提升有限 , 在无进展生存期上也没能显示出益处 。 并且 , PD-L1与T-DM1联合疗法的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率更高 , 还出现了患者因为不良事件而停药的情况 。
这种1+1<2的情况也并不是个例 。
在另一项ADC药物Teliso-V联合O药治疗c-Met阳性NSCLC患者的临床实验中发现 , 虽然临床试验达到了安全性和抗肿瘤活性的主要目标 , 但联合疗法在总客观缓解率上的表现却并不理想 。
在这项临床试验中 , Teliso-V+O药联合疗法的客观缓解率仅为7.4% , 还不及K药单药或者Teliso-V单药的客观缓解率 。
至于为什么会出现1+1<2的结果 , 目前尚未有明确答案 。
实际上 , 对于二者联合用药的机制也仍未完全研究清楚 , 如何让联合用药发挥更好的效果还需要更多的探索 。
03谁是ADC的良配?有待时间给出答案
根据现有ADC药物的效果来看 , 理论上在联合疗法方面具备多个改进方向 , 例如增加ADC向组织输送能力、调节抗体靶蛋白表达、促进抗肿瘤免疫等 。
也正因此 , 在免疫抑制剂联合疗法之外 , 也有诸多药企开展其它方向的尝试 。 例如 , ADC联合抗血管生成剂 , 目前来看也是联合用药的可行思路 。
我们知道 , 血管生成是实体瘤增殖的必要过程 , 其中内皮生长因子(VEGF)更是肿瘤血管生成方面的重要帮凶 。
这也会阻碍ADC药物向肿瘤组织递送 , 从而影响治疗效果 。 所以 , 抗血管生成药物和ADC药物的联合用药 , 将会起到1+1大于2的效果:
抗血管生成药物能够使肿瘤血管正常化 , 从而改善ADC向肿瘤组织的递送 , 增强ADC的细胞毒性作用 。
明日之星ADC的下一战,联合疗法升维之争
文章图片
目前 , 已经有ADC药物在进行与抗血管生成剂联用治疗癌症的临床试验 。
比如Mirvetuximabsoravtansine(MIRV) , 这是ImmunoGen公司开发的首个靶向叶酸受体α(FRα)的ADC药物 。
在名为FORWARDII的1b期临床试验中 , 在FRα阳性的患者中评估了MIRV与VEGF抑制剂贝伐珠单抗联合用于卵巢癌的效果 。
初步临床数据显示 , 6例患者出现客观反应 , 总体客观缓解率为43%;在对33名FRα高表达肿瘤患者的亚组分析中 , 确认的客观缓解率更高为61% 。
这一临床数据也初步说明 , MIRV与贝伐珠单抗的组合对复发性卵巢癌患者具备治疗潜力 , 特别是在肿瘤表达高水平FRα的患者中 。
当然 , 正如上文所说 , ADC联合疗法的搭档选择方向较多 , 也不仅限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和抗血管生成剂 。 目前仍有多种ADC搭档仍然在探索中 , ADC联合化疗也是一个热门的搭配 。
比如罗氏靶向CD79b的ADC产品Polivy通过联合化疗 , Polivy在一线治疗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的3期临床试验中达到主要终点 。
与标准治疗相比 , 联合疗法给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带来了显著改善 。 这也是近年来 , 首个相对于标准疗法出现改善的治疗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