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到夏天,我就只想安安静静地做个吃瓜群众

本文转自:上观新闻
一到夏天,我就只想安安静静地做个吃瓜群众
文章图片

盛暑长夏 , 南方燠热 , 阳光从绿叶间射出万千条金线 , 晃得人睁不开眼 。 暑气蒸腾 , 人稍微动一下 , 就热得喘不过气 , 地里的瓜果 , 却喜欢这样的高温和光照 , 它们在烈日下悄然生长 , 在夜间蓄积着糖分 。 黄瓜、倭瓜、苦瓜、甜瓜、东西南北瓜……田里的瓜果 , 以各种姿态 , 各种颜色 , 宣告着自己的成熟 。 春吃芽 , 夏吃瓜 , 秋吃果 , 冬吃根 , 大暑摘瓜 , 仿佛天要下雨囡要嫁人 , 都是水到渠成的事 。
一到夏天,我就只想安安静静地做个吃瓜群众】甜瓜一上场 , 夏天就开场 。 家乡把甜瓜称之为糖霜瓜 , 可见它含糖量之高 。 甜瓜属葫芦科 , 是一年蔓生草本植物 。 因清香袭人 , 又名香瓜 , 一个香字 , 说明它的风情 , 与别的瓜果相比 , 它如同一个熟女 , 走路带过一阵香风 , 有不动声色的性感 , 欲擒故纵的风情 。 哪怕最甜的西瓜 , 都不曾以香字称呼 , 也不曾以糖霜命名 , 可见甜瓜招人爱 。 老舍就说过 , “西瓜虽美 , 可是论香味便不能不输给香瓜一步 。 ”比起甜瓜 , 西瓜稍逊风骚 。
甜瓜长得圆溜溜 , 像个小皮球 , 或者是不规则的羊角状 , 西瓜长得像绿林好汉 , 一身青碧的肤色 , 还带着纵横的条块 , 圆滚硕大 , 带着几分压寨夫人的霸气 , 甜瓜就是个小家碧玉 , 虽长在乡村 , 却是殷实人家的女儿 , 刚熟时 , 一身青绿的纹理 , 脆而甜 , 熟后 , 通体变得金黄 , 带着几分温柔和娇俏 , 入口又沙又面 。
有一次瓜熟时 , 正在黄岩乡村做田野调查 , 忽然间 , 头顶滚过几阵闷雷 , 乌云席卷了大半个天空 , 雷雨将至 。 在南方 , 夏天雷阵雨说下就下 , 让人猝不及防 , 看见附近有瓜棚 , 急奔过去躲雨 , 瓜棚是人字形的草棚 , 里面架着木板当床 , 床上有草席 , 刚进了棚子 , 雨哗哗落下 , 黄豆般大的雨点落在瓜地 , 砸出青翠声响 , 地里升腾着一股泥腥气 。 夏天的雨来得急 , 也去得快 , 也就一二十分钟 , 雷雨过去 , 空气变得清凉 , 田野吹来带着庄稼味的微风 , 田间里有蛙鸣或者蝉叫 , 身上却被咬了十来个大包 , 瓜田里的花脚蚊子十分凶悍 , 一咬一个红包 。
雨后的瓜地 , 翠绿的瓜蔓铺满了大地 , 瓜蔓间是一个个椭圆形的翠绿甜瓜 , 雨珠子从翠瓜上滚落下来 。 每一个甜瓜都是独立的王国 , 它就是自己的王 , 从下种到生根、吐绿、开花 , 再到结果 , 经历了风雨袭击、虫咬鸟啄、烈日灼心 , 才能以丰盈的面目呈现于人 。

甜瓜家族十分庞大 , 千瓜千面 , 有黄白绿各色 , 或杂有各种纹路 , 说得粗放一点 , 无非薄皮和厚皮两种 。 《王祯农书》称:“瓜品甚多 , 不可枚举 。 以状得名则有龙肝、虎掌、兔头、狸首、羊髓、蜜筒之称 。 以色得名则有乌瓜、白团、黄兔头、白瓤、小青、大斑 。 ”
龙肝、虎掌、兔头、狸首、羊髓、黄兔头 , 这些名字起得生猛 , 乍一听 , 还以为进了丛林草莽 。 作为一个南方人 , 我倒是喜欢“蜜筒”二字 , 因形赋意 , 形如筒而甜如蜜 , 比那些龙呀虎的来得形象家常 , “蜜筒”于瓜名 , 如同水浒人物之花名 , 美髯公、豹子头、金眼彪、出洞蛟之类 。
吃瓜也有讲究 , 《礼记》载曰:“为天子削瓜者 , 付之 , 巾以烯 。 为国君者 , 华之 , 巾以络……”天子削瓜 , 要切成四瓣 , 再覆以丝麻巾 。 国君则是去皮后 , 把瓜一分两瓣 , 再覆以粗麻布 。 越到上层 , 讲究越多 , 越到低层 , 越是简单 。 在乡村 , 瓜熟时 , 一拳擂开 , 拿嘴便啃 , 哪来那么多要求 , 只图痛快便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