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院前急救:人人学急救,敢急救

穴位|院前急救:人人学急救,敢急救

文章图片

穴位|院前急救:人人学急救,敢急救

院前急救 , 简单地说就是120 , 就是在非医院环境紧急情况下的诊断和治疗 。 其本质特征是“紧急” 。 如果情况不紧急 , 则应无“急救”可言 。
2013年11月 , 原国家卫计委办公厅发布的《需要紧急治疗的急危伤害标准及诊疗规范》规定 , 紧急治疗范围主要包括危重病人 , 包括无呼吸、无脉搏的病人 , 急性意识障碍患者或可能严重残疾的患者 。

但事实上 , 一些患者不顾疾病的优先级 , 拨打120进行院前急救 。 门诊部挂不上专家号呼叫救护车 , 医院没有床位呼叫救护车 。 习惯了外卖快递到家服务的人呼叫救护车 。 白天没有时间看医生 , 晚上叫救护车去医院 。 搬家叫救护车 , 一些患者转院、出院回家 , 或行动不便的老人到医院看病 , 家属都打120 。 造成院前急救资源大量浪费 , 救护车院前急救作为危重病人紧急救援的“生命通道” , 被一些非危重病人视为医疗救治的“绿色通道” , 其尴尬和隐患不言而喻 。 这些都是消极等待救治的情况 。
还有一些消极等待救治的例子 , 一些市民在街上看到突发疾病患者后 , 会拨打120寻求急救 。 但他们表示 , 他们不会进行心脏复苏或人工呼吸 , 并将120名救护车人员视为“救命稻草” , 被动等待救援 , 错过了黄金救援时间 。

或者在患者中暑晕倒都不将患者拖至阴凉处 , 消极等待围观 , 然而等待急救人员到达现场后 , 又展现出极为丰富的经验指导急救人员抢救治疗患者 。 主要原因还是许多人担心在救助病人后 , 病人最终会死亡或者家属向自己索赔 。 自己好心办坏事 , 造成了矛盾和纠纷 , 因此这个责任和矛盾交给120院前急救 , 自己置身事外 , 既展现了高度的救人风尚也保护了自己 。 据统计 , 在死于心脏病的人中 , 86.6%的病人死于室外医院 。 如果他们及时在现场获救 , 46%的心脏病患者可以获救 。
然而 , 人们缺乏急救意识和技能 , 只能报120等待 , 无法现场施救 , 心脏病死亡率居高不下 。 解决这种现状 , 关键的还是立法 , 营造人人学急救后敢急救的氛围 。 《上海市急救医疗服务条例(草案)》(修改稿)已提交市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28次会议审议 , 草案修改稿鼓励公众参与救死扶伤:救人免责;现场救护行为受到法律保护 , 如果紧急现场救护对患者造成损害 , 经过合法程序认定 , 由政府予以补偿 。 如果全国推广 , 对于院前急救的主动治疗 , 大有裨益 。

此外还需要要端正大众就诊观念 , 正确宣传院前急救的作用和特点 , 正确看待院前急救 。 院前急救不是随时想看病就看病的“24小时门诊” , 更不是优先到医院插队就诊的“快捷通道” 。 况且 , 救护车都是将患者送至急诊科 , 医疗行业隔行如隔山 , 医院急诊科医生救治危重病人经验比较丰富 , 但对一些专科疾病的诊治 , 可难以像专科大夫那么准确到位 。 因此 , 遇到非急诊病症 , 患者还是应当主动选择相应的专科门诊看病就医 , 这样既避免占用院前急救资源 , 也有助于自身得到最佳诊断治疗 。 能难以像专科大夫那么准确到位 。
【穴位|院前急救:人人学急救,敢急救】图源:图虫创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