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心戊肝!它就在你我身边!

【来源:永吉疾控】
小心戊肝!它就在你我身边!
文章图片
图片来至网络
7月28日是第12个“世界肝炎日” 。 在损伤肝脏的病毒性肝炎大家族中 , 大家可能对乙肝更熟悉 , 其实还有一位容易被大家忽视的肝炎存在——戊型肝炎 , 简称戊肝 。 公众对其了解、认识程度却比较低 , 严重低估了戊肝病毒的危害 , 但是它离我们却并不遥远 。 值此肝炎日 , 今天就给大家细说一下戊肝 , 让我们共同走进戊肝小课堂 , 一起吹响戊型肝炎全面防控的号角!
?01.什么是戊型肝炎?
病毒性肝炎又分甲肝、乙肝、丙肝、丁肝、戊肝五种 。 戊肝是由戊肝病毒引起的一种常见急性病毒性肝炎 , 是以肝脏损伤为主的全身性传染病 , 属法定乙类传染病 。 戊肝是一种食源性疾病 , 主要经消化道传播 , 人群普遍易感 。 据WHO的统计 , 全球每年约2000万人感染戊肝病毒 , 造成约340万例临床病例和70000人死亡 。 我国是戊肝高流行区 , 报告发病率呈逐渐上升趋势 , 2012年以来 , 戊肝发病率持续9年超过甲肝 , 居急性病毒性肝炎之首 。
小心戊肝!它就在你我身边!
文章图片
?02.感染戊肝有哪些临床症状?
可能会出现全身乏力、食欲减退、黄疸、腹部不适或压痛、恶心、呕吐、发热等;也可能隐性感染无明显症状 。 根据临床表现一般分为急性黄疸型、急性无黄疸型、急性重型和淤胆型四种 。 除了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外 , 急性黄疸型病人还有尿黄、眼睛黄、皮肤黄 , 血中胆红素也升高 。 重症肝炎的表现更重 , 甚至可以发生肝昏迷、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等危及生命的并发症 。
小心戊肝!它就在你我身边!
文章图片
?03.戊肝的传播途径有哪些?
戊肝病毒有多种多样的传播方式:血液、母婴途径都可以传播 , 但最主要的还是通过消化道途径传播 。 “病从口入” , “吃出来的戊肝”离我们并不遥远 。 它主要通过以下四种途径进行传播:
◎消化道传播:通过被戊肝病毒污染的食物、水、餐具等传染是最常见的 。 食用未煮熟煮透的肉、猪肝或其他肉类及海鲜均有感染戊肝的可能 。
◎日常密切接触传播:与戊型肝炎病人或隐性感染者密切接触 。
◎输血传播:输入感染了戊肝病毒的血液或血液制品 。
◎母婴传播:即由孕妇在分娩过程中传染给新生儿 。
小心戊肝!它就在你我身边!
文章图片
?04.戊肝的八大易感人群及危害有哪些?
研究表明:人群对戊肝病毒普遍易感 , 各年龄组均可感染 。 经常在外就餐者、食品从业人员、疫区务工和旅行者等人群 , 感染风险高 。 孕妇、老年人和慢性肝病患者这三类重点人群感染戊肝后 , 重症戊肝发生率及病死率较高 。 器官移植患者、化疗和放疗患者、艾滋病等免疫缺陷患者 , 感染后易转为慢性 。 以下为戊肝易感的八大人群:
★育龄女性:妊娠期病死率高 , 孕前需重视戊肝预防
孕妇感染戊肝后 , 妊娠中晚期或分娩时易出现病情急剧恶化 , 导致死胎、产后大出血 , 病死率甚至可达50% 。
★老年人:病死率高 , 需加强预防意识
感染戊肝后 , 病情往往会比较严重 , 预后较差 。 60岁以上的老年戊肝病死率高达25.6% , 老年戊肝的特点是病程长 , 常合并其它基础性疾病 。
★基础慢性肝病患者:需重视预防重叠感染戊肝
感染戊肝后 , 易发展成重症肝炎 。 慢性乙肝及肝硬化患者 , 在感染戊肝病毒后 , 易发生急性肝衰竭 , 增加病死风险 。 我国作为乙肝大国 , 慢性乙肝患者多达2800万 , 研究发现 , 每10个乙肝患者就会有至少1个人出现戊肝的重叠感染 。 在这些乙戊重叠感染的患者中 , 每3个人中就会至少1个人发生肝衰竭 。 慢性乙肝患者重叠戊肝病毒感染 , 重型肝炎的发生率达27%~32% , 而单独感染乙肝病毒的重型肝炎的发生率仅为4%~6.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