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屏边:从“石中之困”到“石中之变”

本文转自:云南网
近年来 , 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春风沐浴下 ,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屏边苗族自治县新华乡岩蜂村积极采取“党组织带动+党员带头”方式 , 充分激发村民内生动力 , 走出了一条“自立自强、不等不靠”的脱贫致富路 , 全面开启乡村振兴新篇章 , 村民们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
云南屏边:从“石中之困”到“石中之变”
文章图片
岩蜂村辖12个村民小组323户1457人 , 由于地处喀斯特地貌 , 自然环境和生产条件较为恶劣 , 曾是十里八乡出了名的贫困村 , 吃野菜、喝“栽出来的水”(用几个石头围砌成水池后储存雨水)、住“千只脚落地房”(用竹条、木条、苞谷秆等为墙搭建的房屋)是全村贫困状况的真实写照 。
云南屏边:从“石中之困”到“石中之变”
文章图片
2016年2月 , 不甘贫困的村民陈应强响应转移就业政策号召 , 主动前往沿海地区务工 。 由于做事认真负责 , 他很快被上海豫冉有限公司聘任为技术员 , 月工资8000元 。 仅仅三年时间 , 陈应强就积攒务工收入40万元 , 回乡建盖了3层楼的小洋房 。
云南屏边:从“石中之困”到“石中之变”
文章图片
改变的不只是陈应强一人 , 而是一个村的整体变化 。 为突破喀斯特地貌发展局限 , 岩蜂村在2018年引进发展万寿菊产业 , 29名党员干部率先垂范种植400余亩 , 当年每户就平均获利2万元 , 带动了一大批村民纷纷跟进 , 齐心协力在石头缝里掘出了一条致富大道 。 目前 , 当地正依托云南博浩等龙头企业 , 探索创新“党总支+公司+合作社+村民”集体经济利益链接机制 , 今年已带动村民发展万寿菊产业4000余亩、产值超1000万元 , 实现家家户户全覆盖 , 助农户均增收8000元以上 。
云南屏边:从“石中之困”到“石中之变”
文章图片
组织兴 , 则乡村兴 。 2019年 , 岩蜂村党总支因作用发挥不明显 , 被定性为软弱涣散党组织 。 痛定思痛 , 该村全面推行1名县级干部联村、1名乡镇领导包村、1名第一书记驻村、1个县级机关单位结对的联系机制 , 全力抓实软弱涣散党组织整顿工作 , 党组织的组织力、凝聚力、战斗力得到显著增强 。
云南屏边:从“石中之困”到“石中之变”
文章图片
云南屏边:从“石中之困”到“石中之变”
文章图片
云南屏边:从“石中之困”到“石中之变”】2021年以来 , 岩蜂村坚持以组织振兴为核心抓手 , 深入实施“党建领村、产业富村、人才活村、基础强村、生态美村、文化兴村”等“六大工程” , 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画卷正徐徐展开 。
云南屏边:从“石中之困”到“石中之变”
文章图片
云南屏边:从“石中之困”到“石中之变”
文章图片
如今的岩蜂村 , 处处通了水泥路 , 家家喝上自来水 , 户户住进了安全稳固房……这一从贫穷到小康的巨大跃进 , 被详细描绘、记录在了村委会办公楼外墙的壁画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