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弥勒:“产业车间”成乡村振兴“动力源”

本文转自:云南网
“自从村里引进龙头企业来种水果 , 村上安排我来苹果基地打工 , 1天有80元的工资 , 加上土地租金有了两份收入 , 我脱贫后 , 日子一天比一天好了 , 乡村振兴我是信心满满 。 ”云南省弥勒市戈西村委会小龙潭村小组村民龙金春说 。
云南弥勒:“产业车间”成乡村振兴“动力源”
文章图片
时下 , 三面环山的小龙潭村苹果基地果香四溢 , 随风舞动的绿枝上挂满了红红的苹果 。 近年来 , 该村以“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的“产业车间”乡村振兴模式 , 发展苹果、杏子等绿色产业 , 60多名村民实现了在家门口就近就业 , 辐射带动了周边村寨79户脱贫困户发展林果产业 , 让脱贫户在乡村振兴中有了“动力源” 。
云南弥勒:“产业车间”成乡村振兴“动力源”
文章图片
戈西村是彝族支系——阿细人的聚集区 , 村里96%以上的人口都为阿细人 。 为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 2016年 , 戈西村委会以1200元/亩的价格向村民流转土地600余亩 , 以资源入股合作方式向小龙潭村小组流转集体土地50亩 , 建成650亩高端苹果基地1个 , 辐射带动周边农户种植210亩吊干杏、60亩车厘子、50亩桃子等各种水果共计450余亩 。
云南弥勒:“产业车间”成乡村振兴“动力源”
文章图片
“我们村党总支积极协调资源 , 引进农业龙头企业种植苹果 , 带动了吊干杏、车厘子等水果种植 , 现在高山特色林果产业已经有1100亩 , 基地优先安排脱贫户就业 , 每人每天的工资在80元以上 , 其中就有脱贫户60多人 , 每个月差不多有2400元以上的收入 。 ”西三镇戈西村委会党总支书记、主任杨金学说 。
云南弥勒:“产业车间”成乡村振兴“动力源”
文章图片
走进小龙潭村苹果基地 , 枝头硕果累累 , 不时有游客三五成群进入园中采摘 , 他们中大多数带着孩子 , 孩子们的喜笑声不时在园中响起 , 苹果园成了他们暑假的快乐“劳动园” , 家长和工人们则在一旁教孩子如何采摘苹果 , 苹果基地实现了“农旅”融合发展 。
“全村有脱贫户81户 , 其中就有79户发展林果产业 。 下一步 , 我们将依托龙头企业进行了特色林果种植 , 变更多的包谷地为‘绿色银行’ , 让更多的村民跟着企业学技术、学管理 , 一步一步发展壮大林果产业 , 让民族地区的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 , 让绿水青山成为乡亲们的‘金山银山’ 。 ”杨金学说 。
云南弥勒:“产业车间”成乡村振兴“动力源”】小龙潭村苹果基地负责人王晓云介绍 , 由于基地地处低纬度、高海拔地区 , 产出的高山苹果色泽鲜艳、口感爽脆、果酸适中 , 深受全国消费者的喜爱 。 基地还有效带动村内农户务工就业60余人 , 实现劳务总收入150余万元;并根据果树栽种需求 , 累计向群众购买价值100余万元的农家肥和腐殖土发展绿色水果 , 有效增加了当地农民收入 。
目前 , 小龙潭村的乡村振兴“产业车间” , 不仅成了脱贫户发展的动力源 , 还辐射带动越来越多的村民发展高山特色林果产业;每年为村民带来285万元收入 , 实现戈西村集体经济收入2万余元、小龙潭村小组村集体经济收入6万余元 。
“西三镇坚持‘党组织+产业车间’的发展模式 , 发展绿色经济林果 , 通过党员示范、产业车间带动全镇发展苹果、桃子、车厘子、人生果、蜂糖李等经济林果8000余亩 , 实现了‘农业产业转型+农民增收致富’的双提升 , 切实把‘绿资源’转换为乡村振兴的‘动力源’ 。 ”西三镇组织委员段刘群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