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一只鸭子能游出芜湖?

本文转自:芜湖新闻网
没有一只鸭子能游出芜湖?
文章图片
红皮鸭子“火了”
红皮鸭子在芜湖的“走红” , 并非无迹可寻 。 这几年 , 经过芜湖人的众口相传、央视节目的几次亮相 , 加之芜湖大司马不经意的推介 , 红皮鸭子愈发有“飞”出芜湖之势 。
据芜湖市城管局最新统计数据显示 , 芜湖各区便民卤鸭(红皮鸭子)的摊点数量分别为镜湖区154处 , 弋江区129处 , 鸠江区92处 , 经济技术开发区81处 , 三山经济开发区75处 。 数据的背后 , 是芜湖人对“红皮鸭子”的真爱 。
飞出的为何是鸭子?
“在芜湖 , 鸭子是另一种全民喜爱的美食 , 它既是普通百姓的家常佐餐 , 又是上得厅堂宴席的经典冷盘 。 ”2014年 , 芜湖红皮鸭子曾经亮相央视美食节目《一城一味》 , 当时节目中曾经出现过这样的同期声:“在芜湖城区 , 卖鸭子的各种门店和小摊有六百多家 , 每天销售达到五万只 。 ”
没有一只鸭子能游出芜湖?
文章图片
当时在节目中担任美食向导的童春年 , 曾被节目导演问及“水禽鹅为何在芜湖鲜见?”
童春年是安徽省餐饮行业协会副会长 , 他告诉大江资讯采访人员 , 食用鸭鹅的差异表现在 , 聪明的芜湖人 , 喜食鲜嫩的斩个前脯 , 爱食韧香的斩个后腿有嚼劲 , 斩剁自如、丰俭随意 。 鹅则体积大、肉质较粗 , 一个后腿也有半个鸭子大 , 斩刀不如鸭子方便 。 再者鸭属凉性 , 南方热燥 , 讲究的是清凉败火;而鹅属“发物” , 可能引起身体不适 。
这也从另一个角度 , 解答了为什么从芜湖飞出去的是“红皮鸭子”?
芜湖的“红皮鸭”所用麻鸭 , 个头小 , 活动量大 , 全身褐色有细小斑点如麻雀羽毛;以水塘里的螺蛳为荤食 , 水面浮萍为素食 , 田里散落的稻谷作主食 , 鸭子在河塘草坡上 , 奔上跑下 , 肌肉发达 , 肥瘦相间 , 既适合烤制也适合卤制、熏制、老鸭吊汤 。
芜湖居南北之交通要冲 , 过去 , 有称烤鸭也有称烧鸭的 , 两者时常是不分轩轾 。 芜湖人通常为区别于白色的卤鸭 , 干脆直呼“红皮鸭”简单了事 。
红皮鸭子出炉记
在芜湖的卤鸭摊点 , 那些看起来油亮亮的红皮鸭子 , 是无数芜湖人的“心头好” 。 对于做出红皮鸭子的老板们来说 , 美食也反向成就了他们 , 不仅给予了他们每日奔波忙碌而又充实的生活 , 也让日子在时光的流转里充满奔头和盼头 。
在芜湖的新芜路上 , “晓马鸭店”一开就是数十年 , 它从卤鸭摊发展到如今的两家店面 , 可谓见证了芜湖红皮鸭子在人们餐桌上的“腾飞” 。 1978年 , 年仅13岁的尹晓马来到芜湖谋生 , 学习卤味制作技艺 。 1984年 , 尹晓马于新芜路的新华楼旁支起了晓马卤鸭摊 。 1997年 , 尹晓马把晓马鸭号迁到如今的新芜路 , 一直经营至今 。
“我们两家店 , 平均一天能出三四百只鸭子 , 其中 , 红皮鸭子占了六成 。 ”尹晓马告诉大江资讯采访人员 , 逢年过节 , 这个数字还要翻上好几倍 。
没有一只鸭子能游出芜湖?
文章图片
晓马鸭店家的工人们将收购来的鸭子 , 放养加工厂的院内一天后 , 再经宰杀、脱毛、清洗等程序 , 分别用作制作红白皮鸭的原料 。 做红皮鸭子时 , 先将清洗干净的鸭子风干 , 再抹上麦芽糖稀 , 挂入烤炉温火烘烤 , 最后放入油中烧炸 , 待红亮亮的鸭子冒着油气鲜香出炉 。
其间 , 火候与时间的掌握非常重要 , 也是保证红皮鸭质量的关键 。 你以为这样就完了?“红皮鸭子”美味的奥秘绝并不止于此 。 出炉的鸭子还要配上勾兑的汤汁 , 吃起来才算得上是深得灵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