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犍为:聚力“乡土人才”激活乡村振兴“一池春水”( 二 )


把乡土人才育出来 , 让产业“兴”起来
用饲养鲈鱼的水灌溉大棚蔬菜 , 蔬菜吸收水中微生物养料并净化水源 , 净化后的水源再回到水槽继续饲养鲈鱼……走进犍为县大兴镇黄荆村“鱼菜共生”生态种养基地 , 眼前呈现出一派生态环保绿色的景象 。 这种生态循环发展模式 , 来自黄荆村党支部书记、“农村家庭能人”郑玉林之手 。
作为黄荆村的致富“头雁” , 多年的种养殖经验 , 让郑玉林成长为一名实实在在的乡土专家 。 如今 , 在郑玉林和“村两委”的共同努力下 , “鱼菜共生”生态种养基地一期已建成投产 , 建成生态养殖池11个、蔬菜大棚2个 , 年产鲈鱼2万余斤、无公害蔬菜5000余斤 , 带动周边40余名农民人均增收2000余元 。 同时 , 作为乡土专家 , 郑玉林还经常到其他乡镇的大棚种植园、水产饲养园进行现场技术指导和推广 , 让“鱼菜共生”生态种养成为了当地特色产业种养模式 。
像郑玉林这样的“乡土人才” , 在犍为县还有很多 。 这主要得益于犍为县将培育重点向职业农民、乡土专家、村干部等关键性人才倾斜 , 把党员培养成致富带头人 , 把致富带头人中的先进分子培养成党员 , 把传统农民、返乡农民工、退役军人、大中专毕业生等培育成高素质农民 , 让“乡土人才”队伍源源不断“壮起来” 。
目前 , 犍为县已累计培育“乡土人才”11.4万名 , 成功建成县级及以上实训基地12个 , 梳理小额贷款、项目审批等优惠政策 , 编制印发“政策礼包”“金融礼包”10万余份 。
引进一个人才 , 做大一个产业 , 带富一方百姓 。 随着各方面人才源源不断地向乡村振兴一线集聚 , 让犍为县的群众对“奋进在希望的田野上”充满信心 , 浑身都有使不完的劲 。 (高智科)
四川犍为:聚力“乡土人才”激活乡村振兴“一池春水”
文章图片
丝茅坪村集体经济产业—大棚蔬果种植 。 犍为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四川犍为:聚力“乡土人才”激活乡村振兴“一池春水”
文章图片
舞雩镇熊马村“兔公馆”实景 。 犍为县融媒体中心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