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密克戎有200多种亚变体!新冠病毒变异为何越来越快?

奥密克戎有200多种亚变体!新冠病毒变异为何越来越快?
文章图片
现在全球疫情最严重的地方是哪里?
答案不是美国 , 而是日本 , 上周7天新增病例133万例 , 位居全球第一 。
而奥密克戎病毒株BA.5是导致日本新冠疫情快速恶化的首要因素 。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以下简称世卫组织)7月20日发布的最新报告 , 在7月4日至10日 , BA.5的全球占比进一步提升 , 从51.84%增加至53.59% , 并且已扩散至全球100个国家 。
粗略地算 , 这是引发大感染的第三波奥密克戎 。 奥密克戎于去年11月在南非首次出现 , 之后席卷了整个世界 , 并推翻了它的前身“德尔塔” 。 第二波奥密克戎则是BA.2 , 这导致了今年年初的一波疫情 。 而BA.5则是新一代的“病毒之王” 。
奥密克戎有200多种亚变体!新冠病毒变异为何越来越快?
文章图片
不过 , 病毒的进化并没有停止 。
新亚变体BA.2.75已经成功引起世卫组织的注意 , 成为被监测的变体之一 。 这一毒株由BA.2进化而来 , 截至7月18日 , 已有15个国家报告发现感染BA.2.75的患者 。 并且 , 在印度部分省份 , BA.2.75的占比已超过BA.5 。
新冠病毒究竟发生了多少次变异?为什么奥密克戎的变异次数格外之多?病毒又朝着什么方向发生变异?
超过2000种亚型或分支
要说明白这个问题 , 先来快速了解下病毒的命名规则 。
大众最为熟知的是由世卫组织命名的5种需要关注的变异毒株(VOC) , 包括早期出现的Alpha、Beta、Gamma , 以及具有较大影响力的Delta和Omicron 。
奥密克戎有200多种亚变体!新冠病毒变异为何越来越快?
文章图片
除了VOC外 , 世卫组织也根据病毒的潜在特性与影响力 , 标注出8支需要留意的变异毒株(VOI) 。
奥密克戎有200多种亚变体!新冠病毒变异为何越来越快?
文章图片
而BA.X这种命名的方法 , 则是一种叫Pango的命名方法 , 命名规则是 , 前面的英文字母代表属于某一个支系 , 后面的点和数字代表来源于前面支系的第几个子代分支 。 当某一个支系后面的数字超过3个时 , 将产生一个新的字母支系 。 如B.1.1.1的下一个子代支系不叫B.1.1.1.1 , 而是生成一个新的支系C支系 , 命名为C1 。
另一种比较常用的命名方式Nextstrain , 则是以年份开头 , 后续依次按照字母顺序来命名变异株 , 如B.1.1.7在Nextstrain命名规则中命名为“20I(V1)” 。
他们的对应方式如下:
奥密克戎有200多种亚变体!新冠病毒变异为何越来越快?
文章图片
以德尔塔(Delta)为例 , 它的Pango命名为B.1.617.2 , 在德尔塔的支系下 , 一共衍生出133个子代分支 , 有数个分支又延续出第四代分支 , 因此共计244种变异毒株 。
从2019年的原始毒株 , 到目前流行的BA.5 , 新冠病毒已发生了近千次变异 , 据不完全统计 , 在Pango命名法中 , 全球纪录在内的新冠病毒已有2023种 。
奥密克戎有200多种亚变体!新冠病毒变异为何越来越快?
文章图片
并不是所有毒株都具有较大的影响力 , 大部分的亚型毒株仅局限于特定地区 , 感染人数也较少 。
因此 , 另一种名叫Nextstrain的命名方式 , 研究者添加了三个条件 , 以重点观察那些具有危险性的变异毒株 。
这三个条件包括:(1)在全球流行超过2个月且比例超过本时期流行株总数的20%以上;(2)在某个地区流行超过2个月且比例高于本地区同时期流行毒株的30%;(3)出现引起公共卫生风险的变异 。 满足任意一个条件 , 即可添加一个新的支系 。
截至2022年7月27日 , Nextstrain命名方式记录了28支变异毒株 , 部分与世卫组织的标签重合 。 这些毒株都曾在全球或一地区流行 , 造成一定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