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犍为:聚力“乡土人才”激活乡村振兴“一池春水”

本文转自:人民网-四川频道
四川犍为:聚力“乡土人才”激活乡村振兴“一池春水”
文章图片
大兴镇黄荆村“鱼菜共生”生态种养模式实景 。 犍为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乡村要振兴 , 人才是关键 。 近年来 , 乐山市犍为县以“金犍菁英”工程为统揽 , 大力实施“归雁工程”和“农村家庭能人培养”计划 , 激励引导各类人才向乡村振兴一线聚集 , 激活乡村振兴“一池春水” 。
把村里人才招回来 , 让人气“旺”起来
“回来不仅能一展所长 , 为家乡发展出力 , 同时也可以实现个人价值 。 ”犍为县舞雩镇“兔公馆”的负责人罗凤英 , 在犍为县组织实施“归雁工程”的触动下 , 毅然放弃高管身份选择回到家乡创业 。 2018年年底 , 罗凤英在犍为注册成立了四川金博恒邦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兔公馆) , 在人才政策的扶持和公司领导团队的苦心经营下 , 目前四川金博恒邦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年出栏商品兔200万只 , 年加工兔肉1500吨 , 带动周边农户养殖肉兔100万只 , 发展柑橘种植8000余亩 , 人均增收5000余元 。
四川犍为:聚力“乡土人才”激活乡村振兴“一池春水”】为了让更多人才回到农村、扎根农村 , 犍为县主动打好“乡情牌”“政策牌” , 深入挖掘在生物制药、机械制造、人工智能、新能源开发的犍为籍人才资源 , 通过举办“犍为县优秀农民工座谈会”“智汇犍为·才引未来”人才座谈会等形式向返乡创业农民工宣传家乡创业政策;同时 , 健全各级领导干部联系服务优秀人才制度 , 常态化开展“专家人才大走访” , 增强乡土人才获得感和归属感 , 引导其为家乡发展亲情代言、建言献策 , 为家乡建设牵线搭桥 。
在回乡政策的促动下 , 像罗凤英、胡先军、严帮洪、梁龙双等300余名在外经商办企业的犍为籍能人回乡投资兴业 , “国内唯一茉莉花主题公园”—茉莉博览园、“省级示范家庭农场”—古郡花果溪、“县级现代农业园区”—犍为县芭沟镇水晶樱桃园等一批既带动产业又致富群众的项目拔地而起 , 同时还有一大批大中专毕业生、退役军人、医生教师、规划师、建筑师、律师、技能人才等向乡村振兴一线流动 , 为建设美丽乡村“添砖加瓦” 。
把优秀人才派下去 , 让乡村“活”起来
“我们得抓紧时间对大棚内第一批次蔬果扫尾采摘 , 并补种第二批次蔬果 , 要让村民有活干、有钱赚 。 ”在龙孔镇丝茅坪村 , 来自犍为县农业农村局驻村第一书记韩燕正在与村“两委”干部讨论如何让更多的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 。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影响 , 为了缓解未能外出务工人员的就业压力 , 在村“两委”和驻村帮扶队的努力下 , 丝茅坪村联合10个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和13户专业合作社组建供销合作联社抱团发展 , 实施“订单种养” , 大力发展村集体经济 。 驻村第一书记韩燕和帮扶队员充分发挥自身专业优势 , 从种植技术指导—日常田间管理—采摘劳务调配—蔬果成品销售 , 全程参与 , 全程把关 , 形成闭合式流程工作链 , 通过统一标准、统一技术、统一品牌、统一销售等形式 , 优化资金、劳务等资源 , 有效解决村民既愁种又愁销的难题 。 今年以来 , 为村民提供了40多个家门口就业岗位 , 平均每月增收3000余元 。
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 , 这是一场“接力赛” 。 为选好“接棒者” , 犍为县持续向全县203个村(社区)派出223名驻村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员 , 统筹安排县乡各级机关的42名选调生到乡村振兴重点村、脱贫村担任村党组织书记助理或村主任助理等职务 , 扎根基层一线当“精兵强将”、砥砺成长 , 为乡村振兴贡献青春智慧和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