瞰县域丨甘肃两当:大山里“游出”南美白对虾

本文转自:央广网
瞰县域丨甘肃两当:大山里“游出”南美白对虾】央广网兰州8月9日消息(采访人员邸文炯通讯员谢强)三个月前 , 站在甘肃省两当县站儿巷镇冯河村的地边 , 祁明喜怎么也不敢想 , 在大山里可以养出海虾的梦想 。 这个“异想天开”的项目目前已成功试养第一茬虾 , 预计最快今年8月底 , 冯河村出产的南美白对虾将“游”上两当人的餐桌 。
祁明喜是两当县冯河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 。 今年5月份 , 他了解到“循环水养南美白对虾”这个“稀奇”事 , 仔细一琢磨 , 那意味着大山里也可以养殖海虾 。 “这是个好项目 。 但是 , 在山里养虾 , 当时心里是真没底 。 ”祁明喜说 。 然而 , 在随后的实地考察中 , 祁明喜打消了心里的顾虑 。 因为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是农业农村部主推的渔业养殖技术之一 , 而且 , 循环水养殖就是对养虾的水循环重复利用 , 从而达到生态、环保、节水、提效的目的 。
瞰县域丨甘肃两当:大山里“游出”南美白对虾
文章图片
甘肃省两当县站儿巷镇冯河村村民养殖南美白对虾(央广网发谢强摄)
说干就干 , 标准化南美白对虾养殖基地很快建成 , 今年5月 , 项目建成投产 。 从刚开始的不确定、试试看的心态 , 到现在对发展的信心满满 , 祁明喜说:“不管遇到什么困难 , 镇党委、政府以及专业技术人员都帮着我一起想办法 , 给足了我们信心 。 这几个池是标苗池 , 等到虾苗长大一些 , 就移到其他水池里继续养殖 。 第一批试养的10万尾虾苗 , 现在已经长到6厘米左右了 。 ”看着水池里游来游去的虾 , 祁明喜觉得这几个月的辛苦都值得 。
和普通的水产养殖不同 , 南美白对虾的养殖环境必须和海水类似 , 要将淡水“调”成“海水” 。 这是一个复杂的技术过程 。 在大棚里 , 水量、溶氧、水温都可调节控制 , 为虾提供一个安全、可靠、可控的生长环境 , 而且生产过程像工厂一样 , 实现订单生产 , 不受季节影响 。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 两当县及其周边居民对海鲜产品虾情有独钟!镇党委、政府通过市场调研分析 , 在西部内陆地区南美白对虾的养殖特别的少 , 主要养殖区域分布在东部沿海省份 。 站儿巷镇淡水资源丰富 , 生态环境好 , 气温适宜 , 是养殖南美白对虾的绝佳环境 。 同时 , 在西部内陆地区养殖海产品还可以大大降低运输成本 。 ”据两当县站儿巷镇党委书记袁强介绍 , 站儿巷镇按照“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发展思路 , 由村党支部领办专业合作社带动6户养殖户共同发展 , 总放苗量达95万尾 , 实现“抱团发展” , 有望产值达到100多万元以上 。
据悉 , 今年 , 站儿巷村又新建了一处水产良种场基地 , 养殖水产面积达到2000平方米 , 除了养殖白对虾以外 , 还大力推广和发展小龙虾、特色冷水鱼类的三文鱼、鲟鱼;淡水鱼类的鲈鱼、黄辣丁、江团、大头鲶、重口裂腹鱼等的繁殖和培育工作 。 同时 , 两当县计划要加大推广虹鳟鱼、三文鱼、白对虾、小龙虾的品牌培育 , 通过电商走快捷、绿色、健康的发展道路 , 实现产量和收益双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