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女博士携团队逐梦田园十余载培育35个水稻新品种

本文转自:中国新闻网
在安徽省合肥市肥西县严店乡水稻综合试验基地 , “80后”育种女博士周红英带着一群科技育种人在秧田里拔秧、运秧 , 记录水稻生长情况 。 这里的秧苗是她的团队今年3月份在海南“南繁”基地带回的种子 , 倾注了团队多年的心血和汗水 。 图为在安徽省肥西县严店乡水稻综合试验基地里 , 周红英(左一)和同事在秧田里清除杂草 。
周红英来自湖南农村 , 自小与父母一起插秧割稻 , 对农业生产兴趣浓厚 。 考上湖南农业大学后 , 她选择了遗传育种专业 , 并在毕业后一边攻读博士 , 一边从事水稻育种工作 , 至今已有16年时间 。 图为在安徽省肥西县严店乡水稻综合试验基地里 , 周红英(左二)在秧田里向村民了解秧苗种植情况 。
“80后”女博士携团队逐梦田园十余载培育35个水稻新品种
文章图片
水稻移栽是一项又苦又累的体力活 , 周红英必须亲力亲为 , 因为每块田育种材料来源不同、品种不同 , 一块田中的育种材料甚至多达8000多种 , 无法实行机械化作业 , 只能靠人工一株株栽培 。 图为在安徽省肥西县严店乡水稻综合试验基地里 , 科研人员对育种秧苗进行叶龄标注 。
“80后”女博士携团队逐梦田园十余载培育35个水稻新品种
文章图片
“80后”女博士携团队逐梦田园十余载培育35个水稻新品种】周红英表示 , 选育一批优质的水稻种子 , 大概需要5到10年的时间 , 同时还面临着失败的风险 , 这些都考验着育种科研人员的体力和耐心 。 目前 , 周红英带领的团队共有11人 , 其中“90后”已经成为主力军 。 团队已经通过国家或省级审定水稻新品种35个 。 图为在安徽省合肥市丰乐种业实验室 , 周红英(左一)查看水培育苗生长情况 。
“80后”女博士携团队逐梦田园十余载培育35个水稻新品种
文章图片
在安徽省合肥市丰乐种业实验室 , 科研人员正在进行基因编辑水稻幼苗分化 。
“80后”女博士携团队逐梦田园十余载培育35个水稻新品种
文章图片
在安徽省合肥市丰乐种业实验室 , 科研人员进行水稻基因型数据分析 。
“80后”女博士携团队逐梦田园十余载培育35个水稻新品种
文章图片
在安徽省合肥市丰乐种业实验室 , 科研人员查看组培育苗 。
“80后”女博士携团队逐梦田园十余载培育35个水稻新品种
文章图片
在安徽省肥西县严店乡水稻综合试验基地里 , 周红英(左一)和同事在秧田里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