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呼吁:肥胖防治应提升至国家战略层面

专家呼吁:肥胖防治应提升至国家战略层面


■本报记者 张思玮
“我国肥胖人群越来越多 , 成年人中50%以上的人属于超重肥胖 , 肥胖人群上升的比例甚至超过超重人群的比例 。 ”在近日于北京召开的第二届中国肥胖大会(COC2023)上 , 会议主席、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副院长张忠涛表示 , 肥胖症给全球带来巨大的疾病和经济负担 , 并成为我国重大公共卫生问题 。 预计到2030年 , 我国超重肥胖相关卫生支出将占到全国医疗费用总额的22%左右 。
与会专家表示 , 肥胖作为独立的慢性疾病及其他众多慢性疾病的重要致病因素之一 , 其防治应提升至国家战略层面 , 这对于健康中国建设意义重大 。
两方面的挑战
“接受手术的各年龄段、全性别肥胖人群均存在营养不良”“在各年龄段中 , 男性的2型糖尿病、脂肪性肝病等患病率占比均高于女性”“对于肥胖合并2型糖尿病 , 应采用‘减重为中心的降糖治疗’”“除了体重 , 我们更应关注这个人群的合并疾病”……
基于对20余个省份、80余家中心的2万余例患者的分析 , 会上首次发布了减重与代谢外科5年数据报告 。
“我国减重与代谢外科患者数量达到第一个万例从2018年到2021年用了3年时间 , 而达到第二个万例仅用了1年 。 ”张忠涛认为 , 我国减重与代谢外科建设发展格局面临两方面挑战:一是如何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发展 , 二是如何提高临床专科诊疗能力和医疗质量安全水平 。
“未来要以多学科融合促进技术创新发展 , 健全专科医疗质量安全管理体系 。 ”张忠涛建议 , 以前瞻性多中心临床研究为抓手 , 聚焦“以疾病为中心”“以减重为中心的降糖治疗”“创新减重医疗器械”等维度 , 提高减重与代谢外科专科临床诊疗能力 。
到营养科就诊的肥胖患者越来越多
目前 , 临床上诊断肥胖的依据是以身体质量指数(BMI)为主 , 即体重除以身高的平方 。 其中 , 体重以千克为计量单位 , 身高以米为计量单位 。 BMI数值在18.5~23.9之间 , 为正常体重;BMI数值在24~27.9之间 , 为超重;而BMI大于27.9则为肥胖 。
“在我接诊的患者中 , 70%以上的患者BMI在30以上 , 并且这个程度还在不断加深 , BMI50~60的患者越来越多 。 ”北京协和医院营养科教授陈伟说明了接诊患者的变化情况 , 并表示近两年其门诊基本转型为肥胖人群服务 , 接诊的大多是因胖生病或因为肥胖处于危险状态的患者 。
【专家呼吁:肥胖防治应提升至国家战略层面】大会执行主席、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减重与代谢外科主任张鹏介绍 , 我国肥胖人群的地域分布不均衡 , 由北向南呈递减趋势 , 北方胖子偏多 , 南方胖子较少 。 “从西方国家的情况看 , 减重手术的量和当地肥胖人口的量呈平行状态 , 但我国还没有达到这一点 , 内陆地区及经济欠发达地区减重手术的实施量不如沿海地区 。 ”
张鹏认为 , 建立完备的质量控制体系 , 并通过培训将这个体系在全国范围内推广 , 可以帮助二、三线城市和有更多开展减重专业需求的偏远地区医院健康、规范地实施减重手术 , 让更多患者从手术中获益 。
迈向深度融合新时代
“肥胖本身就是一种疾病 , 它还可以引起其他疾病 , 而且这些疾病是互相关联的 。 因此对于肥胖的治疗及临床研究需要多学科深度合作 。 ”张忠涛介绍 , 2003年至今 , 我国已发布13部与肥胖防治相关的共识指南 , 下一步需建立从成人到儿童、从内科到外科、从预防到管理的全人群、全生命周期体重管理系统 , 降低相关疾病发病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