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岁大爷一身绝技无人传承,每月拿3000元退休金,倒贴钱收徒传艺

导读:如果把经济发展看做是一个国家的血脉 , 那么 , 文化底蕴就是一个国家的灵魂 。 一个缺少文化底蕴 , 历史传承的国家和民族 , 就算经济发展的再好 , 那也是浅薄的 。 进入21世纪 , 全世界都开始关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 我国也相继公布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 其中汉绣作为中国传统刺绣工艺之一 , 早在2008年就被国务院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 。
79岁大爷一身绝技无人传承,每月拿3000元退休金,倒贴钱收徒传艺
文章图片
根据史料和考古发掘显示 , 汉绣作为中国刺绣技艺的代表 , 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 ,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 , 汉绣技术就已非常成熟 。
有专家研究发现 , 汉绣是从战国时期的楚绣发展而来 , 它继承了楚绣绣工精美、纹样华丽、构思设计大胆的优点 , 又融合南北刺绣技艺之长 , 形成了汉绣独有的“花无正果 , 热闹为先”的美学观念 。
汉绣最辉煌的时期是清末民初 , 当时在汉绣最流行的湖北地区 , 不仅有官方设立的织绣局 , 汇聚全国顶尖绣工 , 为皇室和官员制作各种礼服;还有各种民间开设的绣铺 , 甚至在汉口还有一条绣花街 , 那时的汉绣可谓鼎盛一时 。
79岁大爷一身绝技无人传承,每月拿3000元退休金,倒贴钱收徒传艺
文章图片
汉绣作为国粹 , 在1910年和1915年 , 还代表国家参加了南洋赛会和巴拿马国际博览会 。 在会上 , 汉绣“翡翠珠被 , 被文服纤 , 丽而不奢” , 让外国人大开眼界 , 纷纷称赞其:“人间圣品 , 巧夺天工 。 ”最后汉绣一举夺得赛会金奖 。
不过随着科技的发展 , 速度更快的电动绣花逐渐兴起 , 代替了手工绣花 , 时至今日 , 汉绣早已风光不在 。 放眼全国 , 真正懂得汉绣技艺的匠人屈指可数 , 甚至一只手都能数得过来 。 但这还不是最可悲的 , 更让这些国宝级老匠人感到担心的是 , 现在的年轻人没人愿意再花时间来学习汉绣技术 , 传承了2000多年的汉绣技艺很可能失传!
79岁大爷一身绝技无人传承,每月拿3000元退休金,倒贴钱收徒传艺
文章图片
张先松 , 湖北荆州人 , 汉绣大师 , 国家高级工艺美术师 , 从事汉绣技艺传承近60年 。 在张先松的眼中 , 电动绣花虽然速度快效果好 , 但它忽略了汉绣作为一种文化的传承 , 拥有2000多年历史的汉绣 , 早已脱离了单纯刺绣的意义 , 它是一个民族 , 一个国家的文化底蕴 , 承载着一个国家的文化灵魂 , 这才是它瑰丽珍贵的所在 。
1961年 , 20岁的张先松得到汉绣大师李玉山的青睐 , 将他招入门下传授刺绣技术 。 从入门那一刻起 , 老师就告诉他们 , 汉绣学习是枯燥繁琐的 , 每一件作品都要付出大量的时间和汗水 , 如果没有超出常人的毅力 , 是很难在汉绣技艺上取得成就的 。
在之后的五十多年里 , 8位师兄弟相继离去 , 只有张先松一人坚持下来 , 不仅学会了师父教的汉绣技艺 , 还用心钻研 , 致力于将汉绣发扬光大 。 上了年纪之后 , 张先松一直想要招收有天分 , 有恒心的学生 , 将汉绣技艺传承下去 。
79岁大爷一身绝技无人传承,每月拿3000元退休金,倒贴钱收徒传艺
文章图片
79岁大爷一身绝技无人传承,每月拿3000元退休金,倒贴钱收徒传艺】可此前招收过的学生 , 一般学了一段时间后 , 就都纷纷改行 , 去做别的事情了 , 因此至今仍没有一个合格的学生 。 对此张先松表示:“汉绣本身学起来就很枯燥 , 步骤也繁琐难学 , 再加上现在社会上各种诱惑太多 , 浮躁的年轻人很难真的静下心来学习 , 因此招徒之事迟迟没有成功 。 ”
近几年 , 面对汉绣传承越来越难的局面 , 张先松决定改变以往招收学徒的想法 , 改成在公共地方公开授课 , 只要感兴趣的人都可以听 , 希望以此找到真正喜欢 , 并能学习汉绣之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