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岁仍与爆炸打交道,他参与全部核试验,死前还在病房坚持工作

74岁仍与爆炸打交道,他参与全部核试验,死前还在病房坚持工作
文章图片
当今中国能屹立于世界之林不倒 , 少不了那些艰苦卓绝 , 默默奉献的身影 。 他们倾尽心血 , 筑起牢固的国之围墙 , 在荒凉地始终坚守 , 换来土地上的万世太平 , 为国家立心 , 为民族铸魂 。
轰鸣之音
1945年 , 美国引爆第一颗原子弹 , 人们在那朵腾升的蘑菇云中 , 感受到了它的巨大威力 。 从那之后 , 为了避免遭到威胁 , 许多国家纷纷加入到研制原子弹的队伍当中 , 中国也不例外 。 在这批队伍中 , 有一个年轻的身影引起人们的关注 。
22岁的林俊德 , 刚从浙大毕业 , 就被分配到国防科委的某研究所工作 。 没过多久 , 所里的领导与他交谈 , 领导袒露 , 国家正准备进行核试验研究 , 并将试验场设在了西北 , 研究之所以把他调出来 , 就是希望他能驰援国防项目 。
得知自己即将从事核试验工作 , 林俊德心底十分激动 , 没过多久便踏上了前往西北的路途 。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 林俊德刚毕业 , 初出茅庐没有经验 , 连冲击波长什么样都不知道 。 而且当时国内一没设备 , 二没技术 , 根本无从下手 。 后来他们根据美国和苏联已经公开的部分核试验资料下手 , 一点一点地从头开始研究 , 探索爆破的秘密 。
74岁仍与爆炸打交道,他参与全部核试验,死前还在病房坚持工作
文章图片
历经种种困难 , 1964年 , 终于在中国的西北角 , 升起了一片浩大的蘑菇云 。 在其他人欢呼雀跃的同时 , 有几个身影义无反顾地冲进了这片烟雾中 , 搜寻记录着此次爆炸的数据 , 林俊德便是这批勇士中的一个 。
当时总理听闻核爆的消息 , 十分惊喜 , 但是又怕只是一场空 , 便谨慎地问 , “怎么证明是核爆?”语毕 , 四周一片肃静 , 没人能答得上来 。 此时林俊德带着检测的数据匆匆赶来 , 对大家说 , 冲击波的数据已经拿到了 , 爆炸当量为2万吨 , 这就是核爆炸!此次爆炸的总指挥难掩激动 , 拍了拍这位年轻人的肩膀说:“你们立了大功 。 ”
下一步 , 国家计划将氢弹空投引爆 , 高空引爆给数据收集工作增添了不少难度 , 林俊德为了确保引爆时仪器能正常运作 , 对它进行了检测 。 仪器需要在零下60度的低温中工作 , 为此林俊德与同事背着仪器 , 爬上3000米的高峰 , 在山顶呆了一晚上 , 每个人都冻得直哆嗦 。
74岁仍与爆炸打交道,他参与全部核试验,死前还在病房坚持工作
文章图片
氢弹引爆后 , 林俊德和他的团队提供了科学的数据支持 , 此后他还总结研制出了一套高空压力自记仪测试系统 , 十分受用 。
从1964年到1996年 , 我国总计进行了45次核试验 , 每次引爆后都有林俊德无畏前进的身影 , 在每一次的硝烟中记录下数据 , 他参与了全部核试验 。 林俊德坚守戈壁52年 , 为核试验奋斗半生 , 是他看着我国核武器研发从初具雏形 , 到如今大获成功 。
工作狂人
林俊德出生在福建省一个穷乡僻壤里 , 家里没钱供他读书 , 上完小学后他被迫辍学回家 。 后来新中国成立 , 在政府的资助下才得以继续上学 , 从初中一路读上大学 , 他曾说没想到自己能上大学 , 更别说做将军 , 做院士 。 是国家的帮助让他可以继续求学 , 如今他为了回报国家 , 奉献了他的一生的 。
在身边人的描述中 , 林俊德是个不折不扣的工作狂 。 他几乎所有的日程 , 都是被搞研究、做实验、带学生这几件事所占据 , 一年下来他只休息三天 , 从大年初一到大年初三 。 这样的高强度工作安排 , 哪怕到了他七十岁 , 也是这样进行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