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点金,为蔬菜装上更多“中国芯”( 二 )


“消费者的‘挑剔’口味也是对美好生活追求的体现 。 农产品在质量安全、营养与特色风味上 , 正从增产导向逐渐转向提质导向 。 ”侯喜林说 , 从吃饱到吃好 , 再到吃得营养、健康 , 团队数十年选育白菜的努力 , 正是以百姓“食为天”的刚需开题的创新论文 。 越来越多的新品种和新技术 , 正为江苏蔬菜产业发展注入全新动力 。
风味与耐储性不可兼得 , 高品质番茄市场85%的产量依赖“洋种子” , 高端市场国产种质“说不上话” , 行业发展大而不强……番茄 , 虽早已是“盘中餐”的常客 , 但“洋种子”的长期垄断 , 对我国番茄种业及产业造成严重的“卡脖子”问题 。 在深挖国内市场的空间、激发产业增长潜力方面 , 我国番茄产业任重道远 。
6月8日 , “南京市首届最好吃番茄擂台赛”在浦口举行 , 全市38个番茄种植主体精挑细选的69个国内外番茄品种开起了“番茄大会” 。
“这两个样品酸甜可口 , 有‘西红柿’味儿!”大众评审现场 , 一盘样品引起啧啧称叹 。 谜底揭晓 , 来自省农科院蔬菜所的高品质番茄品种——“艳玉”“粉玲珑”揽下擂台赛特等奖 。 除此之外 , “金陵美玉”“露比”都是赵统敏团队酝酿出的“国产甜” 。
科技点金,为蔬菜装上更多“中国芯”】大力发展中高端绿色蔬菜产业是省蔬菜产业体系响应国家号召的重要工作 , 而番茄是南京绿色蔬菜产业的拳头产品之一 。 “不断研究番茄种质资源 , 加快新品培育” 。 这短短的十余个字 , 就是省蔬菜产业体系茄果类蔬菜创新团队岗位专家赵统敏埋头在实验室的数十年 。
通过多年技术攻关 , 赵统敏团队建立了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技术、多基因聚合育种、基因编辑形状定向改良等系列技术 。 团队还形成了设施茄果类蔬菜优质绿色简约化栽培技术 , 推进番茄产业的简约化、标准化、绿色化发展 。
“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的手上 , 就要把种子攥在手中 。 未来4年内 , 我们会拿出更多新种源替代‘洋种子’” 。 赵统敏说 , 尽管番茄育种研究起步晚、资源收集数量较少 , 省蔬菜产业体系在国内联合其他部门组成“江苏省高品质番茄育种科技创新联合体” , 携手促进江苏高品质番茄种业高质量发展 。
“中国好种子”走上“更快、更高、更强”的奥林匹克式升级之路 , 除了要打破种质资源卡脖子的被动局面 , 还要满足百姓的饮食需求 , 让种植户“钱袋子”更鼓 , 向“安全、营养、生态、高效”的绿色蔬菜内涵尽科研之责 。
科技点金,为蔬菜装上更多“中国芯”
文章图片
奏响机声隆隆:更多国产农机“奔跑”在沃野
2000余万亩的广袤江苏菜田 , 科技范的“四季歌”正火热唱响 。 在常熟市碧溪街道东张横塘村 , 一排排甘蓝整齐铺开 , 4GCSD-1200型自走式甘蓝收获机履带滚动 , 一气呵成完成了甘蓝的拔取、输送、切根、剥叶到集箱的联合收获作业 。
“自动移栽和甘蓝机收曾经在我国都是空白 , 而从国外引进的农机不仅昂贵 , 在国内使用还会出现‘水土不服’的情况 。 ”省蔬菜产业技术体系农机装备岗位专家陈永生坦言 。 问题就是靶向目标 , 团队针对甘蓝类蔬菜轻简化生产中农机与农艺不配套的主要问题 , 从收获到移栽进行倒推的方式 , 开展甘蓝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研究 。
考虑到常熟地区甘蓝生长特性 , 团队提出单垄宽双行种植模式 , 开发出甘蓝类蔬菜2垄4行旋耕起垄移栽复式机 , 一次搞定旋耕、起垄、铺管和移栽等4项作业工序 。 在此基础上 , 团队所在的农业农村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又联合各方力量 , 将目标扩大至小白菜、菠菜等绿叶菜全程机械化生产 , 突破精细整地、高效机播、高质机收、机艺融合的难点 , 形成了叶菜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体系 , 分别被列为2019年和2021年全国农业主推技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