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点金,为蔬菜装上更多“中国芯”

本文转自:新华日报
交汇点讯夏日炎炎 , 菜田间正备战新一轮的耕耘;菜市场内 , 瓜果叶菜的供货源源不断 。 进入新发展阶段 , 种菜 , 早已是一场科技的较量 。 “江苏蔬菜供应量足价稳 , 但季节性、结构性短缺问题依然存在 。 ”省蔬菜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王伟明坦言 , 瞄准结构性与季节性矛盾施策依然是农业科研的主攻方向 。
“十年间 , 我们对产业链发展中的关键技术进行重大创新与集成应用 , 针对优质品种选育、高效生产、设施装备等‘薄弱项’ , 江苏省蔬菜产业技术体系带来一批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新装备 , 推动江苏绿色蔬菜产业发展提质升级” 。 王伟明说 。
科技点金,为蔬菜装上更多“中国芯”
文章图片
亮剑脱贫攻坚:引领区域蔬菜产业升级
8月初 , 虽是田间短暂的“空窗期” , 响水西兰花种植大户刘金玉的一天却格外繁忙:上午翻整土地为定植做好准备 , 下午 , 去育苗企业查看预定的西兰花苗长势如何 。 短短数年 , 从稻麦轮作向“两花一豆”高效生产模式的转变 , 让在县城买了新房的刘金玉 , 日子更有奔头 。
2018年起 , 作为当地脱贫攻坚的产业主抓手 , 西兰花与响水的缘分越发生动 。 省蔬菜产业体系集成创新中心研究员、同时也是响水西兰花产业研究院院长的郑子松调研发现 , 当地西兰花品种80%由国外垄断 , 栽培技术良莠不齐、茬口模式不科学不合理、西兰花连作障碍等问题 , 严重影响农户收益 。
针对薄弱环节 , 郑子松等人发挥体系的资源整合优势 , 首先收集了“青城5544”等国内育种企业的优良品种 , 与国外品种按照不同熟期组合搭配 , 在基地内采取统一种植和管理模式进行试验示范和品种筛选 , 逐步突破品种完全依赖国外的“卡脖子”问题 。
微信里“响水现代农业交流群”消息一响 , 刘金玉便立刻查看起手机来:“专家提醒了今天的种植要点 , 我得再到大棚挨个看一遍 。 ”——在体系的不断努力下 , 与来自沪、苏、浙、皖4家农科院及国家级、省级产业技术研究机构构筑起雄厚的师资力量 , 与种植户搭建起交流“热心教、用心学”的互动平台 。
手把手教给农户的 , 还有高效生产模式应用、主要病虫害绿色防控、水肥精准管理等技术 。 2018年起 , 蔬菜产业体系农机装备岗位团队组织机具为响水县上王村西兰花移栽示范作业面积300多亩 , 团队重点帮助上王村民晟农机专业合作联社组织服务队 , 培训机手 , 壮大了蔬菜生产机械化技术力量 。 而响水西兰花品牌效应也与日俱增 , 带动了2万多名农民就业 , 人均年增收4000元以上 , 小农户纷纷搭上现代农业的发展“快车” 。
创新优异种质:让“中国胃”更爱“中国菜”
呼唤“中国芯”的果蔬作物 , 除了西兰花 , 还有白菜和番茄 。
情人节浪漫夜 , 南京街头 , 一款特殊的“黄玫瑰”卖得火热 。 卷曲的“花瓣”层层叠叠 , 从黄至绿温柔渐变 , 清新又瑰丽 。 不过 , “黄玫瑰”并非花朵 , 而是一种新型小白菜 , 是江苏省现代农业(蔬菜)产业技术体系首任首席专家、省蔬菜产业体系叶菜类蔬菜创新团队岗位专家侯喜林教授团队历经18年研发出的一种食用观赏型蔬菜 。 不仅颜值高 , 营养也十分丰富:“叶片越黄 , 类胡萝卜素含量越高 , 观赏性就越好 , ‘黄玫瑰’维C含量是一般小白菜的3倍多 , 100克鲜重含156毫克维C , 口感极佳 。 ”侯喜林介绍 , 相较其他白菜 , “黄玫瑰”每亩经济效益还可直接增加3000至4000元 , 以“黄玫瑰”为代表的抗逆品种选育于2021年荣获农业农村部神农中华农业科技奖一等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