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发展让湘阴蔬菜有“品”有“味”

特色发展让湘阴蔬菜有“品”有“味”】本文转自:岳阳日报
特色发展让湘阴蔬菜有“品”有“味”
文章图片
杨林寨蔬菜大棚 。 李阳摄
特色发展让湘阴蔬菜有“品”有“味”
文章图片
三塘藠头生态轮作示范基地 。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 , 湘阴县以打造“一镇一特”“一村一品”为抓手 , 全面聚焦特种水产、特色蔬菜、高档优质稻三大主导特色产业 , 按照“有标采标、无标创标、全程贯标”思路 , 着力打造品质可信、品牌响亮、品味高雅的“湘阴农品” 。 在特色蔬菜产业培育方面 , 重点推广藠头、辣椒、食用菌等特色蔬菜 。
菜中有奇味 , 藠头似灵芝 。 目前正值藠头收获季 , 在湘阴县三塘镇 , 许多农户都围着这颗“小灵芝”忙活 , 小藠头不仅是餐桌上的家乡味 , 如今更成为三塘百姓的“小元宝” 。
据《湘阴县志》记载 , 藠头在湘阴有近千年栽培史 , 由于土质好 , 气候适宜 , 三塘藠头香甜可口 , 2005年 , 被列入“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 成为三塘一张特色名片 。
“目前 , 带苗藠头亩产量约为2800公斤 , 农户种植每亩纯利润在5000元左右 。 ”在三塘镇稻藠轮作示范基地田埂上 , 三塘镇二级主任科员汤国平向笔者介绍 , 轮作示范基地采取一季水稻+藠头周年性水旱轮作的栽培技术 , 实行周年性水旱轮作 , 确保助农高产增效 。
相比其他农产品 , 藠头绝对算高收入代表 , 每年仅藠头种植收割能为附近农户带来务农收益600余万元 。 今年 , 三塘镇全域共种植藠头12000亩 , 解决近3000劳动力就业 , 预计可增加收入1.1亿元 。
藠头在当地能形成规模化种植 , 下游销路有保障是农户放手去干的“定心丸” 。
在海华食品厂 , 笔者还未进入厂区 , 就已闻到藠头腌制的香味 , 厂区内工人们一个个眼疾手快 , 藠头切洗工序有条不紊 。 “我们这里工资按斤计算 , 上班时间自由 , 工人大部分是附近的农妇 。 一般来上班8小时的 , 一天收入有200—300元 。 ”海华食品厂厂长戴光华向采访人员介绍 。
该厂是三塘镇藠头粗加工厂代表之一 , 主要为湖南海日食品有限公司提供粗加工原料 , 每年从全镇收购藠头1800吨 , 产值740余万元 。
以湖南海日食品有限公司为代表的藠头腌制加工企业是湘阴藠头的传统优势产业 , 三塘共田藠头种植合作社则在传统产业上另辟蹊径 , 大力发展鲜藠头的储存和销售 , 成为藠头产业新增长点 。
在当地政府的帮助下 , 该合作社建起了240平方米的冷库和80平方米预冷库 , “通过冷库加工后预冷8—12个小时 , 减少了10%的损失 , 同时带动周边乡镇农户种植藠头并保价收购 , 将产品销往长沙等地 , 藠头种植户每户可增加收入近7000元 。 ”
除樟树港辣椒外 , 杨林寨乡太合围村的杨林洞庭鲜辣椒也是辣椒“明星” 。 当下正是湖南农盛好佳农业生态种植基地辣椒上市的黄金时期 , 辣椒还长在大棚内 , 合同订单早已从北上广深等地送到企业董事长付龙胜的手中 。
“杨林洞庭鲜辣椒 , 独具椒香 , 皮薄肉厚 , 微辣爽口 , 受到消费者青睐 , 单价领先于同类产品 , 供不应求 。 现已与‘厨嫂当家’等10余家企业签订了60万公斤的销售协议 , 预计明年订单总需求量将超过75万公斤 。 ”付龙胜介绍 , 公司集中连片土地流转面积1000亩 , 基地内有6m×8m钢制超大规格蔬菜大棚640多个 , 工厂化集约化蔬菜种苗繁育连栋大棚20亩 , 平均亩产值达32000元 , 常年能提供就业岗位100余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