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晓菊教授:免疫功能抑制患者的感染特点和诊治原则|CSID 2022

机体正常的免疫功能是抵御外来病原微生物侵犯、维持机体内环境平衡稳定的关键 。 而多种原因可以导致免疫缺陷 , 增加感染的风险 。 临床常有免疫功能抑制的患者 , 对这部分患者的感染特点和诊治原则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入 。
2022年8月13日 , 在中华医学会第十七次全国感染病学术会议暨第三届国际感染病高峰论坛(CSID2022)上 ,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的吕晓菊教授进行了“免疫功能抑制患者的感染特点和诊治原则”的主题分享 。
人体免疫的三道防线
体表屏障(第一道防线)
物理屏障:皮肤阻挡 , 粘膜纤毛清扫;
化学防御:皮肤粘膜分泌物 , 杀/抑菌物质 。
非特异性反应(第二道防线)
白细胞(WBC)与血浆蛋白 。
特异性免疫(第三道防线)
细胞免疫;
体液免疫 。
人体免疫的三道防线的特点
人体免疫第一、二道防线的共性:
天然免疫(先天免疫);
出现快 , 作用范围广 , 强度弱;
非特异免疫;
防御所有病原体;
不针对某特定病原体;
不因反复暴露抗原而增强 。
人体免疫第三道防线:
获得免疫(后天免疫);
出现慢 , 作用范围窄 , 强度大;
特异免疫;
防御某一特定病原体或异物;
可因反复暴露抗原而增强 。
免疫功能抑制/低下/缺陷的分类及原因
免疫功能抑制/低下/缺陷是人体面对外来侵害时抵御能力下降后的一种病理特征 , 整体上存在原发性和继发性之分 。
1
原发性(先天)
吞噬细胞功能缺陷;
补体缺陷;
体液免疫缺陷;
细胞免疫缺陷;
联合免疫缺陷 。
2
继发性(后天)
早产、年老;
皮肤粘膜破损
介入操作、创伤、烧伤、空腔脏器阻塞等;
吞噬功能受损
粒细胞/巨噬细胞质、量异常 , 中性粒细胞减少/缺失-再障 , 脾亢 , 化疗 , 血液肿瘤等;
吞噬功能不良
肝硬化 , 糖尿病 , 系统性红斑狼疮 , 皮质激素治疗 , 营养不良等;
细胞免疫受损
艾滋病 , 麻疹 , 风疹 , 新冠 , EB病毒感染 , 结核 , 免疫抑制剂应用 , 放疗 , 化疗等;
体液免疫受损
脾切除术 , 胸腺切除术 , 多发性骨髓瘤等;
极端环境
有毒物质 , 紫外线暴露 , 高海拔 , 太空旅行等;
基因缺陷
囊性纤维化 , 特纳综合征 , 唐氏综合征 。
免疫缺陷病(IDD)及其继发感染的特点(表1)
表1IDD及其继发感染特点
吕晓菊教授:免疫功能抑制患者的感染特点和诊治原则|CSID 2022
文章图片
免疫功能低下者的感染诊断
免疫功能低下者的感染诊断强调四早:早期确定感染部位 , 早期做病原学检查 , 早期明确耐药状况 , 早期明确免疫状态 , 其中病原学诊断遵循以下原则(表2) 。
表2病原学诊断原则
吕晓菊教授:免疫功能抑制患者的感染特点和诊治原则|CSID 2022
文章图片
免疫低下者急性呼吸衰竭的诊断原则:“DIRECT”
呼衰出现(“D”):自有呼吸症状 , 抗菌药预防或治疗 , 器官移植 , 肿瘤 , 炎症病;
免疫缺陷(“I”):根据免疫缺陷性质预防用抗菌药;
影像结果(“R”):提示肺部胸腔各类病变;
经验性/多学科会诊讨论(“E”);
临床表现(“C”):休克常见于细菌 , 也可见于弓形虫病、腺病毒、疱疹病毒6型、肿瘤综合征、低体温;
CT扫描(“T”):列为首选 。
免疫功能低下者的治疗
免疫功能低下者的治疗强调四早:早期恰当经验治疗 , 早期合理目标治疗 , 早期进行病灶处理 , 早期重建免疫功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