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医生也能治病,他创建了国内第一个“麻醉创新诊疗中心”( 二 )


在医院的介绍中 , 快速抗抑郁中心由潍坊医学院麻醉学院、心理学院、附属医院麻醉、疼痛与睡眠医学中心联合组建 , 中心旨在用最先进的快速抗抑郁手段 , 对有自杀倾向的严重抑郁患者及时干预 , 降低此类疾病的死亡率 。
该中心的抗抑郁治疗主要由安建雄教授的团队实施 。 安建雄称 , 10多年前成立国际电休克与神经刺激协会的时候 , 他正好分管中国科学院北京转化医学研究院工作 , 那时候他就希望与中国科学院心理所合作开展全国性自杀防治工作 , 但未能如愿 。 此次在潍坊医学院管英俊校长及附属医院主要领导的大力支持下 , 终于实现了他的夙愿 。
麻醉医生也能治病,他创建了国内第一个“麻醉创新诊疗中心”
文章图片
据《2022国民抑郁症蓝皮书》数据 , 我国抑郁症患者超9500万人 , 重症抑郁症患者会有自杀的意图和行为 。 一直以来抑郁症都在精神科治疗 , 主要依靠口服抗抑郁药物 , 这些药物往往需要长期服用 , 且具有显著副作用 , 这会导致部分患者治疗依从性不高 。
麻醉医生也能治病,他创建了国内第一个“麻醉创新诊疗中心”】安建雄教授团队所应用的快速抗抑郁疗法为改良电休克和艾斯氯胺酮静脉注射 , 其中改良电休克与精神科医生合作进行 , 艾斯氯胺酮滴鼻由精神科主导 , 艾斯氯胺酮静脉注射则由麻醉医生实施 。 “因此我们麻醉科医生便有机会参与甚至主导快速抗抑郁治疗 。 ”
据安建雄介绍 , 2012年 , 他牵头成立了国际电休克与神经刺激协会中国分会 , 随后在中国医师协会神经调控专业委员会下 , 组建成立了电休克与神经刺激学组 。 “经过几年努力 , 我的团队完成了改良电休克再升级的临床研究 , 并于2016年发表在国际电休克与神经刺激协会官方杂志 。 这篇文章引起包括北大六院陆林院士和湘雅二院李凌江教授等国内精神学家的关注 , 从而开启了与精神科医生的交流和合作 , 其中包括《电休克与神经刺激中国行》和《睡眠医学中国行》等全国巡讲 , 多数受众是精神科医生 。 ”
1962年 , 合成麻醉药氯胺酮问世 , 具有镇静和镇痛作用 , 既不降低手术病人血压 , 也不抑制呼吸 , 在相当一段时期都被作为一种基本麻醉药普遍使用 。 然而 , 由于氯胺酮有致幻作用 , 有人将其制作为毒品吸食 , 即臭名昭著的“K粉” , 这导致作为临床麻醉用药的氯胺酮由盛转衰 , 并逐渐被弃用 。
直到氯胺酮的快速抗抑郁作用被发现 , 这个药品才再次回到公众视野 。 为了降低氯胺酮的副作用和提高治疗作用 , 科学家们合成了艾斯氯胺酮 , 2019年 , 艾斯氯胺酮被FDA批准用于抗抑郁治疗 。
安建雄称 , 他的团队经过2年多的摸索 , 已经制定出一套具有我国特色、由麻醉与疼痛医生主导的新型快速抗抑郁疗法 , 通过给药方法改进和科学配伍 , 除起效快速(2个小时 , 远低于传统口服抗抑郁药物三周左右)、安全可靠等优点外 , 副作用也显著降低 。
但专业精神科医生对于艾斯氯胺酮用于治疗抑郁症也有着担忧 。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精神卫生科的唐劲松告诉“医学界” , 氯胺酮短期使用有快速抗抑郁的作用 , 但是也有成瘾的可能性 , 此外长期使用可能导致脑结构和脑功能的损害 , 也可能导致无菌性膀胱炎 。
唐劲松也表示 , 通过静脉注射艾斯氯胺酮 , 确实可以最快在30分钟左右就起效 , 他们也进行过个案尝试 , 但常规使用还没有得到批准 。
而在安建雄看来 , 艾斯氯胺酮注射疗法几周或几个月才注射一次 , 剂量也远低于麻醉剂量 , 因此不用担心副作用和成瘾问题 。 安建雄特别强调 , 他们的快速抗抑郁中心主要面对有严重自杀倾向和传统药物治疗无效的顽固性抑郁病人 。